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37章 倾世国臣

    却说吾梓须此时忽来求见,便是伯牯也猜不透他前来见驾的用意。

    心中满怀着好奇,就此命侍从将他请来梅林相见。

    穆侑俭欲退,伯牯由此拦阻。言道:“此人行事,颇有智者之风。你我名为君臣,实为心腹知己。此番相见,亦是你我相互学习的大好机会。既不比外臣,何必非要避讳呢?”

    穆侑俭点头,就此跟随在伯牯的身边。

    少时,吾梓须跟随着侍从来到梅林。便见伯牯,便倒身下拜。伯牯含笑,伸手将吾梓须扶起,言道:“孤在内廷,也知国卫府事。今闻卿遣散三老原派之人,致使目下府中无有部下辅佐。卿不去自寻亲随,反而来见孤王,不知是何意图?”

    吾梓须道:“微臣此来,正为我国卫府人才。今新到元国,不识国中才俊之士。故而以此请教大王,民间何人可用?”

    伯牯惊奇,反问道:“今在朝会之中,卿已表明愿意自处此事。三老由此不做干预,只恐孤亦当避嫌。”

    吾梓须笑道:“大王说的哪里话来?三老派遣,实有故意刁难之意。臣所以谏阻遣散,只为国事而已。更兼自处是大长老的意思,微臣可从未说过不向谁请教的。更何况大王与三老不同,绝不会以私废公。更兼微臣重责是大王赋予,大王所荐之人,微臣有何可虑。”

    闻听吾梓须所言,伯牯朗声而笑。

    心中暗自赞叹,好个吾梓须,反而算计到了我的头上。他不言自处,却让大长老臧布说话,原来其中还有这样的一重深意。不过单就此番吾梓须的行事,的确对自己有利。自己身为王主,自然知道国中有什么可用之才。只是迫于曾经四大长老的权威,故而不能见用罢了。吾梓须此番前来求见,无疑心中了然于此。除了免于自己苦寻人才的艰辛,亦可向自己表示自己但为国事和王主的忠杰之心。

    “真是个八面玲珑的贤臣,既有谋略,又有权术。”

    伯牯心中感叹,脸上却选择了不动声色。

    他以此推荐了三位贤臣,皆起于曾经的元国境地的民间。只因四位长老的反对,故而未曾予以启用。三人之名,一为崇楼、一为恭肆、一为范不期。其中崇楼多风雅,颇具当世儒将风范。更兼通宵用兵,故而奇才;二者恭肆,善于国政且为人刚正不阿;三者范无期,勇猛而好武艺。自幼拜得名师,弓马娴熟,为人敦厚忠义。

    吾梓须闻之,不惜重金礼聘。三人受吾梓须礼遇,感念其恩,故而并分先后出山相辅。以此投身元朝国卫府吾梓须麾下,自然不在不必多说。

    却说吾梓须由此三人相助,国卫府日渐势强。后贤明落于民间,又有二将前来相投。一人名唤袁不屈,实当时难得将略之才。为崇楼昔日同窗旧友,能为不在崇楼之下;另一人名唤古恶,实乃绿林中人。因年少好游侠杀了贪官,故而畏罪潜逃迫于无奈出家当了僧人。闻听国卫府纳贤,故亦来投奔。

    此五人并立辅佐吾梓须所立国卫府,故又称国卫五虎。

    时年七月,元国境内多地天灾大旱。盗匪肆虐而起,民不聊生。元主伯牯为试吾梓须才干,下令吾梓须赈灾各地。吾梓须利用恭肆,现在元国各地筹措粮米,并赐以道尊宝剑但行王使。

    恭肆巡查各地,专剿贪官。查数十人,皆以国法论处、刚正不阿。所罚款项,尽数用于赈灾。以此又发动当地私通官吏以权谋私的权贵之人,故又得钱数十万不止。以此筹措不到两月,赈灾款项尽数完毕。

    吾梓须称其能,便以功勋一面报于元王伯牯,另一面亲自将得来的数十万金换成粮油米面前往元国各地赈灾。

    元主伯牯闻讯,心中大喜。然而各地土豪劣绅因为遭到国卫府的打压,纷纷来到西都状告。朝会之上,国中长老多有上谏。毕竟此番吾梓须行驶权利,是以道尊宝剑。而道尊宝剑无疑是曾经伯牯赐给他的圣物,这些人寻不到吾梓须做事中的弊端,便以此为由,状告国卫府窥伺神器之罪。

    伯牯道:“我朝圣物,本身就是上打昏君、下除奸佞所用。此虽为孤赠与吾梓须,然而期间权衡也赋予了他相应的使用权利。此番他赠与部下或是旁人,只要使用得当、不违背圣物存在的初衷,试问又有什么干系呢?今我国多地天灾,盗贼蜂起、民不聊生。国卫府但奉王命一心为国,但以黎民为重,却没有耗费国中钱粮一分一毫。一切所取,尽数取之有道。既救济了黎民,也惩戒了国中暗通的不法之徒。如此磊落之心,却遭今卿等这般质疑。但似吾梓须之所为,朝野众人谁可媲美?今卿等不以国事,反来诬告忠心为国的贤臣。欲以窥伺乱用之名使孤落下害贤之过,孤且以此询问众卿。此番孤便处置了吾梓须,你们谁能做的比他更好的?且站了出来,让我见识一番。”

    伯牯一番斥责,诸臣无敢语应。伯牯随即就此下旨,便就此事搬下崭新法令。国中但有诬告害贤之人,必当严惩。诸臣因此畏惧,从此不敢弹劾国卫府。

    消息一经传开,吾梓须在灾地也知国中举措。

    听闻伯牯贤明之手段,心中无比宽慰。不禁叹息一声,暗道:“此人年少,雄才且能辨是非。日后成长,只恐不能估量。幸得夏主早有提防,不然早晚元国必成为我朝心腹大患。”

    心中虽然这样想,但对于伯牯的所行,吾梓须还是发自内心的敬佩的。

    此时的他,相比于按照大计算计元国,倒更应该选择恪尽职守的为臣之道。尽管伯牯已经十分的信任自己了,但自己如今所掌控的权利却无疑还不够大。更兼元国遭难,民众无辜。吾梓须既投身夏朝吕戌麾下,也被吕戌的爱民之心所感染。二人曾经共论天下之道,深知得天下者,最该得的便是民心。

    此番元国诸地遭难,吾梓须不惜亲自前往,也就是希望自己的贤明能够因此从元国上层的朝野之间,就此布施到更加广大的民众眼里。虽然赈灾诸事为了防止伯牯不必要的怀疑,自己都以奉行王命自居,但对臣民的关爱却无疑表现得发自于肺腑。

    万民因此感念其恩,而吾梓须的形象也在元国万民的心中由此树立。

    这一日他率领国卫府赈灾大军来到元国西境的乡余之地,但见民众疾苦,衣不裹体、食不充饥,便有萌生出了恻隐之心。吾梓须故而停军,便在当地抚慰万民。然而万民之中,却多老幼、妇孺。至于壮硕的年轻人,却不见多少。

    吾梓须以此为疑,便在抚慰安民之间向当地民众查探民情。

    民众道:“此地多有悍匪出没,故而民风使然。但凡青壮年,不是在多年之间丧于贼人之手,便往他处各寻生路去了。故而留下之人,只有老弱妇孺。”

    吾梓须因此大怒,问道:“何等强匪,敢在我大元国境坐地为王?今我前来,若不剿灭,只恐此地万民难安。”

    民众道:“贼费厉害,更兼盘踞卧牛山。那卧牛山纵横百里,山势极为险峻。强匪以此盘踞,当地官府亦不敢招惹。他们多年频繁下山,便以强悍欺压打劫民众。其首领二人,都是一家兄弟。兄长薛龙、其弟薛凤。二人皆怀武艺,并称卧牛双虎。”

    吾梓须因此了然,便与诸将商议平灭贼寇之事。

    这正是“心怀万民疾苦愿,安忍贼寇独逞凶”。预知诸将商议怎样,便取卧牛山贼寇若何?且看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