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三皇子大才众所周知,本官只是好奇罢了。

    赵光义违心的夸了一句三胖子,把头偏向窗外,望着万家灯火,随即把话题拉回正轨:苏姑娘,本官今日前来,其实是请苏姑娘帮忙解惑的。

    哦!苏晓晓微感诧异,美眸流转,好奇的盯着对方。

    此人虽是第一次见,却给她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对方身上有一种很奇特的气质,看起来彬彬有礼,十分随和,实际上确是一个乾坤独断的人。

    这种人往往身居高位,习惯了呼风唤雨,可是汴京城大人物中似乎没有此人的样子,难道是异姓藩王?

    这种气质她在老板身上见到过,不同的是老板是真的没架子,骨子里没有所谓的等级观念,而此人却是看淡一切的沧桑。

    苏晓晓没有打断赵光义,而是耐心的望着对方,她知道对方既然抛出话题就一定会把缘由解释清楚,印象中还是首次收到官府的求助。

    赵光义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这才沉声道:苏姑娘还记得江南水患么?

    江南水患苏晓晓自然清楚,那是去年发生在江南的水患,乃上游决堤,导致洪水泛滥,江南万亩良田被淹。

    祸不单行,水患之后山路坍塌,水陆阻塞,货物不通,粮食补给中断,饥荒随之而来,差点酿成大祸。

    那段时间是大宋日报最难安熬的日子,无数人众志成城,奔走呼告,调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积极筹粮,付出无数汗水,才将灾情控制下来。

    她有幸参与了其中一部分工作,可谓印象深刻。

    苏晓晓不清楚此人为何突然提及此事,还是微微点头。

    江南灾情爆发后,官府八百里加急,公文传至京城足足用了两日,而大宋日报只用了区区一日,这是如何做到的?

    赵光义问的很直接,看似虚心请教,但是一双深邃的眸子盯着苏晓晓倾城的俏容,每一个字都像沉重的锤子,重重的敲击在苏晓晓的心头。

    苏晓晓微微一愣,她略微斟酌下,笑盈盈的道:抱歉,这是商业机密。大人无需顾虑,这毕竟是陛下的产业,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大宋,这是有目共睹的。

    苏晓晓是个聪慧之人,她听出了此人的言外之意。

    报社可以用于这个情报系统报道新闻报道,同时也可以用来传递情报,而且速度甚至超过了官方,这背后意味着什么很难用三言两语解释清楚。

    可以说,大宋日报如今独角兽般的存在,全赖这套发达的情报系统,耶律亲王耗时十数年布置,耗费巨大财力物力才建成的,具有不可复制性。

    然而,情报系统是朝廷的专利,可现在却出现在一家企业身上,说不介意是假的。

    赵光义也不在这个问题上转牛角尖,他只是抛出这个问题敲山震虎,传达朝廷的关注。

    报社即便有不为人知的力量,也在他容忍的范凑,毕竟当下他需要大宋日报的鼎力支持,尤其在言论上,大有压士大夫一头的趋势,让他很是满意,而且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改变了百姓的生活习惯。

    苏晓晓抿嘴不语,眸子深处闪过一丝警惕,对方虽然始终面带微笑,但是字里行间却无比的犀利。

    大宋日报有今日的成绩与迅捷的情报系统是分不开的,短短的两三日之内能将全国各地的信息汇总、报道,这是十分恐怖的效率。

    赵光义也不在意,就要在快要冷场时,杨万里准备的美味佳肴端了上来,顿时满室幽香,缓解了尴尬,取而代之的是蠢蠢欲动食欲。

    赵光义默默地盯着菜肴,却没有立即动手,正常饮食,都有肖德海替他夹菜,夹菜之前还需要有专人试吃。

    苏晓晓可没有那么讲究,在大宋日报久了,她也越发的随性,拿起筷子夹了一道红烧鱼送入口中,两只眼睛顿时眯成了幸福的月牙状,暴赞,杨大厨的厨艺又精进了。

    赵光义看见苏晓晓吃的开心,微微迟疑,也拿起筷子夹了一小片,开始细细品尝起来。

    细心的苏晓晓很快发现,对面的男子似乎很谨慎,每次吃的都是她吃过的菜肴,仿佛深怕被人下毒似的,再可口的美食也不过浅尝辄止,很是克制。

    苏晓晓看见对方连吃放都小心翼翼,好几次想夹食物,最后都放弃了,真是奇怪的男人。

    用完餐,天彻底的昏沉下来,月上柳少。

    岸边传来商女动听的唱曲声,声音柔和优美,两人随意的交谈片刻,每次苏晓晓都能引领话题,相谈甚欢,赵光义越发觉得此女不凡。

    夜深了,汴河沿岸点满了璀璨的灯火,将汴河照的一片透亮,人流不息,煞是美丽。

    赵光义望着空中的圆月,宫门马上就要关闭,眼中露出一丝不舍。

    这便是他要的盛世,不过还不够,西南至今依旧掌握在世家手中,诸多藩王任然是大宋的隐患,新政还需继续推行,外国邦交,迁都等一系列大事都压在他心头。

    不知为何,望着灯火阑珊的景色,赵光义的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吴词浪的影子。

    在大宋日报开业之前,汴京几十年如一日,一成不变,夜晚总觉得少了点人气,如今在黄鹤楼以及周边的画舫,人头传动,汴京成为了真正的不夜城。

    对于吴词浪的贡献他是有目共睹,可是此人他总有一种驾驭不了的感觉。

    这种人恰恰是帝王最忌讳的存在,刚刚的问题表面上是在向苏晓晓取经,实际上就是在敲打吴词浪。

    大宋日报的一举一动都在朕的关注之下,切莫自误。

    目前朝廷百废待兴,他需要强有力的盟友,同气连枝,共同对外,但是游戏规则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次的拍卖加上万国宴事件,成为赵光义心中的一根刺,前者是干预储位,这是他的逆鳞,无法容忍。

    后者是裹挟外邦逼他将错就错。

    身为至高无上的天子,在他看来这是赤果果的藐视皇权,挑衅他的权威。

    而很不凑巧的是,两者都与一个叫吴词浪的人脱不了干系。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