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53章你们尽管跳,朕慢慢建

    六月十六日,正在大凌河城的袁崇焕,接到了皇帝的密函。

    密函的内容很简单,让他谨防建奴西进,务必严阵以待,切不可能贸然迎敌。

    辽东这几年军备也在大力发展,随着实力的增强,辽东出现了要主动出兵收复失地的声音。

    这正好迎合了辽东一部分人的意愿,同时,也站在大义上,俘获了不少人心,甚至这股风还吹到北京,在朝堂上形成了新的派别。

    主战的呼声正在水涨船高。

    而事实上,这并不是什么爱国情怀,仅仅只是出于政治的考虑。

    一部分主战派其实是想将矛盾全部重新拉回到辽东,逼迫皇帝对内妥协,仅此而已。

    所以,主战派并不一定是爱国,主和派也不一定是卖国。

    恰好这两年大明取得了多次战争的大捷,这让无数人有一种大明再一次强大起来的错觉。

    这种盲目的主战声音在蠢蠢欲动。

    而这个时候,孙承宗这种行事稳妥的枢密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至少他给崇祯挡住了许多请求主战的声音。

    六月十七日,崇祯在乾清宫宣见顺天府知府邱禾嘉。

    “陛下,目前水泥路,已经从北京,修建到遵化,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可以抵达山海关。”

    “这个进度有点慢,朕要今年年底就修到宁远,可否做到?”

    “陛下,出了山海关,臣就无权管辖了。”

    “朕要跟你说的就是这件事,朕已经跟李邦华说过了,让他来主持从山海关到宁远的水泥路修建。“崇祯说道,“但目前关外没有水泥厂,就需要顺天府还做供给,你得出人。”

    邱禾嘉又说道“陛下,这牵扯到人员俸禄问题,臣的预算恐怕不够啊。”

    “无妨,顺天府水泥厂现在是国营商社,你尽管以买卖的形式卖给关外,一码归一码,钱得分清楚了算。”

    邱禾嘉一听,这好啊,还能赚钱,何乐而不为。

    “臣谨遵陛下圣训,臣立刻去办。”

    “此事朕在交给李邦华全权统筹,他会与你沟通清楚。”

    为什么要交给李邦华来统筹,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李邦华现在位高权重,期间牵扯到辽东军费开支,必须由更高级别的人来统筹这件事才能推进下去。

    否则,根本无法调动辽东的军政官员来做这件事。

    以之前的军备调度体系来看,辽东战场,最大的问题还是军粮运输问题。

    辽东的军粮肯定都是从顺天府调度过去,主要分陆路和水陆。

    陆路走山海关,水陆走大沽口(天津)。

    陆路非常慢,修建水泥路是为了完善后勤体系。

    万历、天启年间明军各种被摁在地上摩擦,其实都是后勤体系出了大问题。

    前线打仗没粮食吃,没衣服穿,封建王朝的军队又不是解放军,只要吃不饱,就闹脾气,仗肯定没法打。

    甚至整个九边都存在着眼中的后勤问题。

    “银票现在推行得如何了?”

    “回禀陛下,现在顺天府在征收夏税,臣问过税务衙门的人,今年一半以上的人都用银票缴税了,现在北京城随处可见银票。”

    银票若是能继续普及,不仅仅税收会减少“耗羡”的损耗,商业也会变得更加方便。

    主要是可以为后期大基建模式打下基础。

    崇祯也不多问,他说道“你速速去安排遵化水泥厂的事,这件事务必要全力配合李邦华。”

    “是,臣告退。”

    等邱禾嘉离开后,王承恩进来说道“皇爷,李大人在外面恭候。”

    “宣他进来。”

    不多时,李岩进来了。

    “臣参见陛下来。”

    “不必多礼,学校目前的进度如何?”

    “陛下,这是目前已经兴建起来的北京官员学校,这事臣联合了礼部、吏部,在周阁老的协助下,根据陛下给出来的教材,注解的新教材,请陛下过目。”

    这份教材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大明官员学习手册。

    孔家的倒台,以及新政的陆续推出,都是在重新制定秩序。

    在工业、经济、官僚秩序重建的同时,也必然要重建思想秩序。

    这份张晨自己编的《大名官员学习手册》就是一份思想建设书籍。

    它包含了以下几个重点

    一、儒家的君臣观。

    儒家的君臣观被保留下来,毕竟这个时代是帝国制时代,不可能直接皇帝退位组建议会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在大明搞共和或者民主,就是在作死。

    所以,儒家在这方面的秩序保留下来。

    二、官员行事准则。

    皇帝提出了对官员的几个要求,非常清晰明了礼仪、信誉、廉洁、踏实、当担。

    这被称为官员“五则”。

    并且用非常详细的案例解释了这五条,从历史上引经据典,将各朝各代名臣加入进去。

    三、新政举措。

    这里的新政举措,主要是新农政、农税。

    四、大明律法。

    将大明律法融入到这本书中,所有官员都必须学习。

    当然,崇祯还没有来得及修编新的律法,新律法的修编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此事倒是不急,先让官员把之前的旧律法背熟。

    五、日常管理。

    穿越者张晨在里面编制了诸多管理思想。

    例如官员每个月写为政新的汇总,呈报给当地巡抚衙门的巡抚做审阅。

    巡抚也要做汇总,层级提报。

    巡抚衙门必须定期组建官员思想工作指导。

    省巡抚每半年到京城面圣,主要汇报地方官员的思想指导工作,同时接受皇帝最新的指示。

    巡抚属于京官,委派到地方驻守,主要抓人事和官员思想。

    而地方官则必须每个季度写工作汇报给上级。

    例如镇长每个季度必须写当地的农业、物价等等往知县衙门呈报,知县衙门则往知府呈报。

    呈递总结、归纳,建议是建议,问题是问题。

    如果知府不提问题就是没有问题,不提问题,京城派人前来巡查,发现了问题,府级巡抚和知府,全部接受处罚,视情况严峻程度而定。

    只有惩罚一把手,才能推动一把手去暴露问题、解决问题。

    六、在村、镇、县、府、省的巡抚衙门,各自设立举报部门。

    官员、百姓,皆可举报、揭发贪官、恶官。

    一旦有举报,当地巡抚衙门、反贪部门,做好联合查处。

    所有反贪调查最终结果,都必须层层上报到北京的反贪总府衙门。

    主要为这六点。

    其实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但毕竟现在还是改革初期,不可能一口气全部推下去。

    即便是这六点,目前为止,也只能局部推行。

    例如现在各省的巡抚人员都还是空白,巡抚制才刚推行不久,现在李岩建立的官员学校,更多的就是培养巡抚。

    他们会接受全新的教学,接受新政,接受新的思想。

    然后被委派到地方担任巡抚。

    只有这样,才能在毁灭中逐步重建。

    这样是不是贪官就杜绝了呢?

    不可能的,只要有人类存在,贪官就不会消失。

    当然,想要在全国建立新的行政制度,还有一点是少不了的。

    什么?

    交通建设。

    想要高效管理如此大的一个帝国,没有更加完善的交通建设,就算把制度和配置玩出花来,也是徒劳。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