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八章 建宁遭冤死 高适讨永王(下)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叶护胯下的黄骠马一声嘶鸣,突然失了前蹄向前扑倒。

    他怎能料到此节?登时被巨大的惯力向前抛出。也亏叶护反应极为灵敏,竟在瞬息间及时甩脱了马镫,身体猛然向前窜出,才没有被翻滚的马身压到,但如此一来,他重重地摔个嘴啃泥恐怕也是难以避免的了……即便如此,他手中仍死死抓住那只白羊。

    “啊——!”观赛的人都发出一声惊呼。

    就在这时,只听广平王低喝一声:“小心!”同时,已松开抓着白羊的右手,转而迅疾无伦的挽住了叶护王子的上臂,同时他在马镫上立起身来,奋力将他往自己身后一背……

    叶护借了这一股力道,当即找准了平衡。他一声长啸,身子打了个回旋,便稳稳地倒骑在李俶的马背之上,手中仍然抓着那只白羊不放。

    “好!”场上场下欢声雷动!

    这两位王子就用这样一个背靠背的姿势骑乘在同一匹战马上,两支臂膀纠缠在一起,牢牢携着那只象征着胜利的白羊!

    ……

    到了场边,二人下马。

    叶护一改先前的冷漠,疾步走上前来,热情地拥抱了李俶,又将那只羊递到他的手中,说道:“广平王!好样的,这胜利是属于你的!”

    李俶也笑着,一把握住了叶护的大手,对他点点头,两人一起将那支白羊举过头顶!

    “大唐万岁!”

    “回纥万岁!”

    “联盟万岁!”

    仆固怀恩、蒂德等人带头欢呼起来,顷刻间,草原上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叶护当即提出与李俶结为金兰,今后以兄弟相称,李俶大喜——两人一论年齿,李俶大两岁,为兄,叶护为弟。

    怀仁可汗见小兄弟两个如此义气深重,也是十分高兴,当即请族中的萨满大巫为他俩主持结拜金兰的仪式。

    萨满大巫将一颗带着鲜血的羊心一剖两半,递到两个年轻人面前。

    李俶不解其意,仆固怀恩解释道:“这是回纥人的习俗,预示着兄弟二人同心之意!”李俶听了,也不嫌那生羊心的腥膻之气呛人,用手抓来,塞入口中大嚼起来,岂料他闭着眼睛嚼了几下之后就习惯了那股味道,觉得生羊心在口中“咯吱、咯吱”作响,还蛮有嚼劲,心中也是一乐。

    侍女端上清水来,兄弟二人各将手上和嘴上的羊血洗净,又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饮酒畅谈。广平王将自己的一把镶着宝石的宝刀送给了叶护,而叶护也从自己的马厩中挑选出了一匹最好的大白马回赠给他。

    一直到红日西坠,草原的天际披上迷人的紫红色晚霞,人们仍在欢唱痛饮,大营中点起了无数篝火,美丽的回纥姑娘换上了**的晚装,为客人们送上了更加热情洋溢的舞蹈。再到夜幕降临,群星在夜空中闪耀,人们仍然不肯散去,喧天的歌舞和欢笑一直延续到深夜!

    叶护已颇多饮了几碗,脸上红彤彤的。

    他看着回纥姑娘们的舞蹈,笑着对广平王李俶言道:“广平阿兄,你可知道,咱们回纥女人的美丽,可是草原上出了名的!”

    李俶知道草原儿女的生活较之大唐更为开放豁达,也不以为意,言道:“回纥姑娘的确美丽!阿弟有福气了!”

    叶护笑着喝干了一碗酒,说道:“哎……我嘛!福气自然是有的,不过阿兄也一样有,我听说好多姑娘看到阿兄的英姿,都恨不得给你生儿子呢!怎么样?这些跳舞的女子都是未婚的回纥贵族家的女儿,如果阿兄看上了哪个,今晚就可以邀请一个去你的帐篷……”

    李俶愣了一下,当即明白叶护的意思,他“咕咚咚”干了一碗酒,笑道:“阿弟莫要说笑了,我现在谁也不想要!我就想早一天打回长安,把你嫂子沈氏救出来!”

    叶护一惊,问道:“怎么?难道嫂子没有随你逃出长安吗?”

    “刚出长安就走散了……至今音信全无……怕是……怕是……”李俶喃喃说道,面上满是凄色。

    叶护狠狠一锤大腿,劝道:“阿兄莫要难过,小弟一定竭尽全力助阿兄收复长安,将嫂子寻回来……”

    广平王李俶叹了口气,又拿起一碗酒一饮而尽,谢道:“愚兄先谢过了!”

    叶护陪饮了一碗,见广平王想起了失散的王妃沈氏,正闷闷不乐,便又转了个话题,说道:“广平阿兄,我一开始只道你跟那些长安城中的公子哥一样,只会夸夸其谈,游乐嬉戏,没想到阿兄竟有如此本事!小弟佩服!”

    广平王李俶也觉得自己有些失态,见叶护好心陪自己说话,心中一热。

    他拍着叶护的肩膀笑道:“阿弟,将来有机会让你见见我家三弟建宁王,他年纪比你还小一岁,本事却比愚兄高了许多,不仅弓马骑射超群,在两军阵前斩将夺魁易如反掌!而且他的脾气与你竟十分相似,我想你俩一定很能聊得来!”

    叶护听了大喜道:“没想到阿兄还有这样一个弟弟,叶护也希望早日能够见到建宁王!”说罢,他又端起一碗酒,高高举起向周围的人高声说道:“来!为我那没见过面的三弟,勇敢善战的建宁王,干杯!”

    “干杯!”众人也都欢笑着举起酒碗一同饮了。

    ……

    然而,有谁能想到,当他们正在草原的星空下为建宁王李倓敬酒祝福的时候,他们所祝福的对象却正被人用一条白绫活生生地勒上了脖颈……

    杀死他的既不是叛军的刺客,也不是敌方的细作,既不是因为触犯了军法,更不是来自什么仇家的报复。

    他,勇敢善战、坦率直爽的建宁王李倓,被自己的亲生父亲——天子李亨降旨赐死!

    后来,负责监刑的宦官回报说,可能是因为建宁王的体质极好的缘故,被白绫勒了很久才死,行刑之前,他只凄然地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就知道,托生在咱们家,早晚会有这一天!”

    听到这句话,李亨身子一震,他突然想到了若干年前他的一位弟弟——废光王李琚被赐死前也是这么说的。

    他呆呆地坐在那里,突觉心头一阵不安,心房随之一阵剧烈的绞痛:“朕到底是怎么了?是招了什么疯魔了吗?怎么听了张良娣和李辅国的一面之词,竟冒然赐死了建宁?”

    他又突然想起建宁小时候那张红扑扑的小脸,那双黑豆豆的眸子就像一对黑色的大珍珠,不管见到谁都要笑,一点也不认生,见到自己更是挓挲着小手要“阿爷抱抱……”

    长大了一点,建宁整日跟在广平的屁股后面玩耍,两兄弟一起去太学中读书,一起在后花园中练武,一起在府中搞恶作剧,戏弄自己邀请来府中炼丹的老道士,偷偷用晒干的屎橛子换掉道士的药材,整整毁了一炉好丹,后来自己不得不出面,狠狠地将两个小家伙教训了一番,可是看着他俩可怜巴巴地用小脏手抹眼泪的样子,连自己也憋不住的想笑,心里也并没有真想责怪他们。

    李亨的心像被无数把钢针扎着一般,痛苦地闭上了眼睛,可脑中的画面却偏偏变得更加清晰了。

    后来建宁长大了,成为一名相貌俊朗、性格英果的青年,尤其在军事素养方面明显要比广平更强一些,就连太上皇李隆基都曾叹道:“这个孙儿给人的感觉怎么那么像当年的秦王啊!”

    谁能想到,这句话却不经意间在李亨的内心最深处种下了一颗黑暗的种子!

    如今,这颗种子不仅成长为一株峥嵘虬结的恶树,还生出了毒汁四溅的果实。

    李亨觉得心脏一阵绞痛,眼前一黑,向后仰倒。

    “传……李泌!”

    他昏过去之前拼命地喊道,就像一个坠入海中的人在绝望地呼救。

    ……

    也许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理解这位“圣人”的,恐怕只有他的这位“布衣之交”——李泌了。

    太医给李亨用了药,说是忧伤思虑过甚,需要静静调养为上。

    半晌,李亨才悠悠还转,他挥了挥手,张良娣、李辅国都知趣的退了出去,室内只剩他和李泌二人。

    李亨躺在床上,小声念叨了一句:“长源。建宁……他,他……,我……!”,说着,两行浊泪从眼中流出。

    不一会儿,他又沉沉的昏睡了过去。

    李泌静静地坐在床边,面沉似水,他看着这位少年时代的朋友脸上显出与他年龄不相称的苍老和憔悴,轻轻的一声叹息。

    他能理解李亨的想法,但绝不赞同他的手段。

    在李泌看来,这位老友身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特质:一方面谨慎而坚忍,另一方面又敏感而冲动。

    当前一种特质占主导的时候,他会展示出一位必成大事者的英明仁德,让人眼前一亮;而当被后一种特质控制的时候,他又会显露出不计后果的刚愎自用,颇令人失望。

    他用了几十年的时间韬光养晦,先是当了个不羡江山只羡仙的忠王,耗掉了前太子李瑛;又做了十几年的老实太子,生生耗死了李林甫,又耗没了杨国忠,这才迎来登临九五的一朝。这种超乎常人的毅力和韧性,恐怕即便与历史上的越王勾践或汉中王刘备相比也不遑多让!

    然而,也正是这样的他,在刚抵达灵武的时候,还没等郭子仪、李光弼的大军集结完毕,就急匆匆地派了一个纸上谈兵的房琯带兵出征。结果在长安附近的陈涛斜一场大败,生生葬送了珍贵的四万多兵马……这种草率和颟顸,即便是当年的秦二世胡亥或隋炀帝杨广恐怕也不过如此……

    这一次,他竟然只因为听了某些人的一面之词,就极端草率地赐死了一位优秀的儿子——建宁王李倓。

    李泌敏锐地感觉到,站上了权力巅峰的李亨的内心已经起了某种微妙的变化,而他对自己皇位的危机感才是造成这场悲剧的主要原因!

    包括太上皇李隆基在内,广平王和建宁王以及所有可能危及他皇位的人,都被李亨在有意无意间打上了“假想敌”的标签。

    追根溯源,这一切都源自于他多年来所承受的那些巨大压力在他心中造成的无可弥补的创伤,这就是让那颗黑暗的种子能够生根发芽的土壤。

    李泌想起来,天子李亨曾在不同场合问过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拜建宁王为大元帅,如何?”

    “册封张良娣为皇后,如何?”

    “册立广平王为太子,如何?”

    对于这几个问题,李泌都给出了客观、理智的建议。

    他认为名义上的大元帅还是应由身为嫡长子的广平王李俶来做为好,否则一旦是建宁王立下了不世之功,也难保没有人不会撺掇他发动一次新的“玄武门之变”,到了那时候,大唐势必陷入一场新的兄弟相残的悲剧之中。

    而在皇后和太子的册立问题上,李泌认为应该先缓一缓,等太上皇主动发下诰命为好,那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否则,那边的叛乱还没有平定,这边就着急“封妻荫子”,恐怕会在政治上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得不偿失。

    这三点建议,李亨最后都听从了。

    然而,李泌也洞察到了他藏在这三个问题之下的真实意图——他急切地渴求从各种形式上不断的巩固自己的帝位,不让太上皇李隆基有任何翻盘的机会!

    其实,李亨这样做也并非杞人忧天。就在他北上灵武之后,太上皇李隆基在成都也没闲着,直接任命永王李璘领四道节度使,出镇江陵府,把江、淮地区的租赋牢牢控制在手中。

    只不过,自幼在深宫内长大的李璘完全缺乏政治智慧,在一夕之间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再加上几个党羽的煽动,他竟然忘乎所以起来,违抗天子李亨命他向西入蜀的圣旨,反而率大军沿江东去,让所有人不得不猜想他有效仿东晋割据江南的意图。

    果然,在遇到沿路地方官员的质问之后,李璘便悍然发兵攻击了吴郡、广平、当涂等地,引起大唐的江淮大后方的巨大震动。

    天子李亨大惊,忙任命谏议大夫高适为淮南节度使,让他与江东节度使韦陟、淮南西道节度使来瑱等一起剿灭永王的叛乱。

    在东北、西北两大军区积累了多年军旅经验的高适果然不负圣望,他与来瑱、韦陟在安陆召开了誓师大会,催动数万大军水陆并进——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将叛乱平息!李璘与他的儿子李瑒也都死于乱军之中。

    那些曾经跟随在李璘身边的官员也都被杀的杀,贬的贬,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李太白——他本想跟随永王平叛,怎想到反而稀里糊涂成了“叛军”的一份子?所幸人家也只是想利用他的名望笼络人心而已,故此也不曾给他什么重用。

    后来,多亏了元帅郭子仪在天子李亨面前求情,愿意拿自己的爵位替李白赎罪,这才救了“谪仙人”一命,只将正在长流夜郎路上的李白特赦罢了,这是后话,暂按下不表。

    李璘的生母早亡,从小是由兄长李亨带大,李亨也对这个小弟弟如亲生儿子般看待,在他身上倾注了不少心血。

    如今,兄弟两人却在权力魔杖的操纵下反目成仇,最终不得不在战场上兵戎相见,这无疑又给李亨早已伤痕累累的心头又狠狠补上了一刀。

    从那以后,李泌明显感觉到天子李亨对太上皇李隆基采取了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父子之间那一堵本已开始融化的冰墙陡然变得更加坚硬、寒冷了起来……就在不久前,李亨还突然降旨,将据说与太上皇走得很近的大将李承光斩首,理由是“问责潼关之败”——可谁都看得清楚,随哥舒翰在潼关大败的还有很多将领官吏,比如王思礼、高适等人……却都不仅没有被问责,还都得到了抚慰和升赏……

    更可怕的是,李亨变得更加多疑和敏感,甚至将疑惑的目光投向了自己两个亲生儿子——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

    李泌曾坦诚地将自己的意见分别告知了建宁和广平二人,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的许多龃龉都是因为当事人遮遮掩掩,彼此猜忌造成的,故此,他更喜欢把话说在明面上,这反倒会让看似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果然,广平和建宁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都表示赞同他的理智和客观。

    二人还都各自向天子李亨表达了愿意将个人得失放在一边,先一心一意平定叛乱,一切等“克复两京,迎太上皇还宫”以后再说。

    李亨听了他们的表态后只是满意地点了点头,便从此再未提起。

    没有人知道,是不是就在那时他心中那颗黑暗的种子就萌发了可怖的毒芽,又长成了枝丫扭曲的毒苗?

    而没有如愿登上皇后宝座的张良娣一定是满心愤懑的,但这个女人在表面上丝毫没动声色,她知道什么时候该表现,什么时候该隐忍,什么人惹不起,什么人可以除掉。她已经隐忍了这么久,真正的面纱却几乎从来没有摘掉过。如今她也有了皇子,她需要为自己的儿子做一番打算。为此付出任何代价,牺牲掉任何人,她都在所不惜!

    李泌知道,要不是自己曾因为一件事意外认识到了这条“美女蛇”的真面目,恐怕仍会坚信张良娣是一位识大体、顾大局,如当年的长孙皇后般贤惠的女人:

    张良娣诞下皇孙后,太上皇李隆基特意让人从成都送来一个“七宝鞍”赐给她。那是一副镶嵌着黄金和七种珍贵宝石的精致马鞍,是太上皇从长安宫中带出来的为数不多的宝物之一。如今李隆基千里迢迢派人将它赐给了张良娣,既是为褒奖她在北上途中对儿子照顾有加,也是为表彰她诞下皇孙的功劳。

    那日李泌来觐见李亨,正巧看到了这副宝鞍,问明原委后,李泌诚恳地劝谏道:“这的确是件宝物!可如今四海分崩,皇家当以俭约示人,良娣不宜乘配如此奢侈的鞍具,否则必然招惹祸患。圣人不如命人将鞍上的珠玉宝石取下来,交给库吏起来,以便将来奖赏有功的将士。”

    李亨听了点点头,正要吩咐手下人去办,没想到内室却传来张良娣尖声尖气的声音,揶揄道:“哎呦!先生自称山人,一贯与世无争,如今却如何管到奴这里来了?咱们都算是忠王府的旧人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何至于此?”

    言罢她又冷笑了几声,满是讥讽之意。

    纵然李泌神机妙算,又怎能料到这妇人在室内偷听?挨了她一顿抢白,即便他养气功夫了得,也不禁窘得面红耳赤,呆坐在那里解释也不是,不解释也不是。

    李亨见状,脸色一愠,呵斥道:“先生是为江山社稷打算,你一个妇人懂得什么?”

    室内却无了声息,显然是张良娣正在用沉默表达她的态度。

    李亨又安慰了李泌几句,命人将那副七宝鞍收归国库,正在这时,他听到门外廊下有人在低声啜泣,过去一看,正是建宁王李倓。

    李亨问他为何,李倓一边用衣袖抹着眼泪,一边笑答道:“儿臣本来还有些担忧叛乱难以平定,现在见陛下如此从谏如流,虚心待下,相信距离陛下扫平逆贼,迎接太上皇返回长安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故此儿臣喜极而泣。”

    当时,李泌清晰地看到李亨的脸上先是一沉,紧接着又转出一副笑脸来,当着自己的面勉励了建宁几句。

    少顷,他听到内室传来“吱扭”一声门响和“咣当”一声重重的摔门声,显然是张良娣已经气冲冲地从后门走了。

    从那以后,张良娣又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对先前的不快只字不提。而李泌却发现李亨虽然对待自己仍如先前一样亲近,但对建宁的态度却有了一些莫名其妙地疏远。

    建宁也感觉到了这一点,还曾经找到李泌诉苦,说不知道为何,张良娣和李辅国两个人勾结起来在圣人那里攻讦中伤于他。

    那天李倓似乎饮了酒,微微有些醉意,还气呼呼地说要将父皇身边的两个小人除掉,把李泌吓了一跳,慌忙奉劝他不可造次!

    他给建宁烹了一壶酽茶,又耐心劝了他好久,才算平了李倓胸中的怒气,慢慢清醒的小伙子也为自己的酒后失态说了过火的气话感到内疚。

    现在想起来,如果李倓这番话被别的什么人听去,又传到张良娣或李辅国的耳中,再被他们添油加醋告发给李亨的话,那株毒苗就一定会在恶意中伤的霏霏淫雨中迅速开枝散叶,变成了李亨心中一棵再也难以拔除的剧毒之树!

    ……

    李泌就这样静静地想着,在一直昏睡的天子李亨身边盘膝打坐了一夜,一直到暗夜褪去,东方既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