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零五章 杞仲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了河边那所谓十策,智朗是怎么也不会把人才一词跟眼前这个杞人联系到一块的。

    没有口若悬河,也没有羽扇纶巾的潇洒,更没有指点江山的锐气,智朗看到的只是一个落魄、沉闷、又举止古怪的家伙。

    这样的人物,扔到人群中是会显眼的,但绝不是因为正面因素。

    回去的路上,两人一个骑马,一个骑牛,不急不缓。

    气氛有些沉闷,面对特意追来的智朗,杞人脸上的欣喜并未持续太久,他很快被摆出的阵势激的窘迫起来。

    智朗倒是热情,自来熟的拉起了家常,结果杞人却只是挤着笑脸,不知所措的应付着。

    几次试探后,智朗终于确定,这人不是演戏,这是社恐!

    可,这样的家伙怎么会奔波千余里来这凑热闹?

    “先生,还不知你如何称呼呢?”智朗说道。

    “我?”杞人面有难色,叹气道:“你就称呼我杞仲吧!”

    看起来,这显然不是他的真名,杞仲,意思其实就是杞二,实在有些随意了。不过,对方不愿意多说,智朗也不好多问。

    “还不知先生师承何人?”智朗继续说道。

    这年代,师承是很重要的事情,俩人认识多数都要问一句。而且因为知识的垄断特征,从师承大概就能确定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以及做事风格。

    “我师长处事淡薄,名声不显,说了你也不知。”杞仲犹豫了一下,接着说道:“不过,他曾奔赴吴国,在孙武子座下听讲了两年,只是未拜师罢了。……可惜,我困顿至此,实在辱没了其名。”

    “孙武子?……可是当初辅佐两代吴王那位?”智朗愣了一下,忍不住咽了口吐沫。

    杞仲点了点头,看智朗的表情,有些奇怪道:“你可是不信?”

    “信!当然信!原来先生还是兵家传人……”

    “不不!”杞仲却摆了摆手,“我只是读过一些书,未曾用过所学,不敢称兵家传人。……我也算不上哪家的传承。”

    “哦。”智朗点了点头,突然说道:“敢问,孙武子如今可还活着?”

    杞仲摇了摇头,说道:“逝去多年了。”

    “可惜了!”

    智朗自然是听过孙武大名的,其战绩是辅佐两代吴王先后大败楚国跟越国,当代名将。不过在这个年代,孙武的名声跟地位却远比不上后世,更比不上那些国君跟大贵族。说白了,他的名声除了战绩,更多是因为那本孙子兵法。

    两人一路走,一路尬聊,直到傍晚才回到了薪城。

    “先生先去沐浴更衣?还是吃饭?”到了城中,智朗说道。

    “那……吃饭吧?!”面对街上路人投来的目光,杞仲有些不自在起来。

    一路走到酒楼,还未到门口,就听到吵闹声传来。到了晚上,这正是最热闹的时候。

    智朗指了指,朝一旁的骝说道:“去,让他们回家去。”

    “唯!”骝看了眼杞仲,很快往店里走去。

    “酒伯!今晚不营业了。……还在吃喝的,都回去了,回去!”

    酒正酣处,他这一喊自然引来了不满,有喝多了的,还不满的骂了两声。可等看到门外的智朗,众人纷纷打了个寒战,连忙打包了吃的,很快散了。

    “酒伯!做几道好菜吧,珍藏好酒也快快端上来!”智朗招呼着在角落坐下,就冲酒伯喊道。

    酒伯掀开门帘瞧了眼,说道:“是要清淡些的,还是味道重一些的?”

    “都来点!”

    骝忙着擦桌上的菜汤污渍,智朗则是看着对面端坐着的杞仲,说道:“不知先生都读过什么书?”

    “除了师传兵法,我还熟读管子著作,能全篇背诵,颇有一些心得。”

    “管子?”智朗点了点头。

    管子就是管仲了,跟后市流传的那点散乱内容不同,这会是有其系统的思想流传的,而且几乎是治国理政的必读书目。

    可惜,此书得来不易,整个智氏也只有一套,当初还在智瑶手中。当然,之所以智氏只有一套,是因为这种书籍都是被故意垄断的,想读的话得有宗主的允许。杞仲能读到此书,就说明很多问题了。

    “还有别的书吗?”智朗好奇的道。

    “……《礼》《易》也有涉猎。”杞仲摇了摇头,苦笑道:“读书不易。我这几年一直辗转各国游历,生活困顿,更没机会了。”

    “先生还曾周游各国?”智朗来了兴趣。

    “不是周游……只是生活所迫,想寻一安居之地却不可得。我这人不善言辞,处处碰壁。”

    智朗点点头表示理解,这年代,外形跟口才太重要了,起码得占一个才有出头之日。就杞仲这打扮,再加这内敛的脾气,连人家的面都见不到的。要是没有点惊世骇俗的举止,得到赏识太难了。

    这时,菜也端了上来。

    智朗拿起筷子示意,杞仲却也不客气,立刻低头大吃了起来,显然饿得不轻了。

    智朗倒是没什么胃口,只是随意夹了几筷子,等对面这位吃的稍歇,说道:“先生,我刚继位宗主,年纪尚轻,不知先生可有指教?”

    “不知……宗主指的是?”

    “改革!彻底扫除弊政。”智朗紧盯着对方说道。这就是要试试这位肚子里的存货了。

    杞仲低头想了想,很快抬头道:“宗主把宗庙搬到屯留,可是为此?”

    “正是。”

    “我这一路上,却也知晓了宗主的一些事迹。……宗主要的改革,是收拢权力?”

    “正是。”

    杞仲眼前一亮,坐直了些,看着智朗的脸色说道:“我以为,各国弊病,皆在层层分封之制!各地国人、庶民、野人只知其家主,不知国君,人心难免松散,正是积弱之源。”

    “先生继续说。”智朗抬手示意。

    “我以为,若能逐步废除分封!全部设县……”

    这样的话已经堪称惊世骇俗了,智朗只是点头,一旁的骝却吓得站了起来,连忙去门口合上了店门。

    “可惜,此事想实现太难了。”杞仲也叹了口气,说道:“兵权首当其冲。而大夫掌控军队,靠的是对封邑的再分赠,士兵跟贵族一体,兵权与封邑互为表里。若要斩断此联系,必须用拉拢分化之策……”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