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四章 各国惊叹:扶苏乃真君..

    第187章 各国惊叹:扶苏乃真君子也!

    金兀术被高宠亲手斩杀之后,这场战局的胜利便彻底奠定了。

    场上的金国士兵见到自家王子都被宋军将领给斩下头颅,一个个惊恐万分的同时,也丧失了所有的抵抗之心。

    于是所有金国大军纷纷溃逃。

    而石敬瑭和高宠分别带领着各自的军队对敌军进行追杀围剿。

    大战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才算结束。

    十五万金国士兵有十二万战死,还有三万投降成了俘虏,宋军一方大获全胜。

    战事结束之后,石敬瑭第一时间去找上了高宠,向这位奠定胜局的猛将表示感谢。

    “多谢这位将军驰援!”

    “若非有将军在,恐怕我们就要被敌军围剿至死了。”

    石敬瑭真心实意地说道。

    今天这支援军来得实在是太及时了。

    要不是援军来了,他们这区区五万人根本抵挡不住十五万金国大军!

    “只是奉命行事而已。”

    高宠瓮声瓮气地道,并未因此居功。

    石敬瑭闻言忍不住问道:“敢问将军姓名,是哪一州的队伍?是哪位将军麾下?”

    他看得出来高宠并非统兵之将。

    似这种勇猛无双的将领,肯定是某位大将军麾下的猛将。

    所以他很好奇是谁派他来的。

    “应州守将岳飞麾下先锋大将――高宠!”高宠报上了自己的名字和身份。

    而石敬瑭听完后顿时瞪大了眼睛,望着高宠和众多宋军惊道:“你们是岳飞麾下的军队?!”高宠点头表示没错。

    而石敬瑭心中越发感到不可思议了。

    岳飞的军队怎么会来到这里?他明明派人向云朔那边求援的。

    而且岳飞被秦军死死拖在雁门关,带兵过来驰援蓟州和幽州,岂不是将雁门关拱手让人?

    最最重要的是,现在云州被秦军把控,岳飞从应州过来必须要绕行。

    那至少需要一月以上的时间才能赶到!

    忽然之间他想到一个可能,惊喜地问道:“你们难道又将云州给打下来了?直接穿过云州过来的?”他只能想到这一个可能性。

    援军能从应州这么快赶过来,只有穿越云州;云州被秦军把控,他们若没有打770下云州的话,怎么能平安无事过来?

    “并非如此,是云州的秦军主动借道给我们的;还与我们暂时休战。”“在我们解决边患前,不攻雁门关。”

    高宠一五一十地将秦军做出的举动告诉了石敬瑭。

    而石敬瑭听完后整个人都惊呆了。

    直到许久后他方才回过神来,脸色变得格外复杂,想说些什么但又说不出来。

    “秦太子……真乃雄主也!”

    半晌后,石敬瑭才发出一句由衷的感慨。

    他不知道该怎么表述自己现在的心情。

    但在听完高宠的话,他心中只剩下无比的敬意和钦佩之意!

    深吸一口气,石敬瑭向高宠问道:“岳将军还有韩将军现在在哪?这次三十万大军都来了么?”

    现在幽蓟局势艰难,必须要大军支援。

    “全都来了,现在韩将军已经带兵去驰援幽州,我们在路上和另外一支敌军遭遇,岳将军带兵和他们交战,派我来驰援。”

    高宠点头说道。

    石敬瑭闻言顿时放心许多。

    三十万大军来此,覆灭金国和契丹的联军又有何难?

    宋军打秦军可能难打。

    但是打这种异族军队完全是碾压!

    “那好!在蓟州城休整一夜,明日便前去驰援岳将军!”

    石敬瑭的心中有战意熊熊。

    在如此关头,他也放下了往日对岳飞的种种不满和偏见,选择齐心抵抗敌军!

    幽州、蓟州的战局,因为应州军的加入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纵使金辽联军有整整四十万。

    但在装备精锐、战斗力强大的宋军面前,根本就是不堪一击!

    金国和契丹的联军节节败退,幽州和蓟州遭侵占的失地被迅速收复回来,原本糜烂的局势渐渐走向明朗。

    燕云十六州的局势是各国都关注的。

    这次燕云战局的剧烈动荡,瞬间让整个燕云十六州都成为了诸国瞩目的焦点。

    秦唐联合攻打宋国,在这种情况下金国和契丹也参与其中,发兵整整四十万攻打燕云十六州,对宋国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刚得知这个消息的各国,全都认为宋(aebi)国这一次又要遭逢大败。

    别的不说,至少燕云十六州保不住了。

    但是接下来的发生的事情却让各国都震惊不已,全都惊掉了下巴!

    秦军直接和宋国暂时休战,不但任由应州三十万宋军去边疆驰援,秦太子扶苏更是亲自领兵为宋军照亮前行的道路,让宋军从云州借道而过!

    这一消息火速传开。

    在中原各国都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秦国,咸阳。

    扶苏在燕云十六州做出的举动传回咸阳后,让整个秦国朝堂都震动了。“休战、借道宋军…。…。殿下真是做出了一项了不得的壮举!”“殿下实乃真君子也!仁义无双!”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殿下是真正践行了这一点!”“这才叫民族大义啊!”

    “没错!区区异族也敢插手我中原战事,真是可笑!”

    殿内一片喧闹。

    群臣们一个个都满面红光,对扶苏交口称赞,全都都感到无比自豪!

    扶苏这次放弃了再次大捷的机会。

    但却为秦国大大涨了一波脸!

    面对异族来袭,扶苏选择和宋国暂时休战,并且主动借道提供帮助,任由宋国去解决边患。

    在这个礼义道德还是主流思想的时代。

    扶苏的这种行为堪称圣人之举!

    王座上,嬴政听着群臣对扶苏赞不绝口,嘴角的笑意也越来越盛。

    天底下没有哪个父亲不喜欢别人称赞自己的儿子,就连嬴政也不例外,也是如此。“这才是我大秦未来的王该有的胸襟与气魄!”嬴政的心中充满了自豪!

    在他看来扶苏只此一项举动,就超越了以往做出的所有功绩!

    嬴政带着满面的笑意看向了殿内的卫鞅、李斯等人,笑问道:“众卿觉得太子此次举动如何,可有不妥之处?”听到嬴政的话。

    众臣就知道他是想听他们夸扶苏了。

    张仪第一个开口说道:“回禀陛下,太子殿下此举真乃绝佳、绝妙!”

    “虽然丢了拿下燕云十六州的机会,但是却为我大秦收获了难以想象的声名!比打下燕云十六州的意义更大!”张仪满面红光,语气激动。

    这并不是他刻意说好话,事实如此。

    中原各国以往都将秦国视为蛮夷,直到扶苏获得九鼎之一,又击败匈奴、为中原开疆拓土后,这种看法才有所改观。

    但是依然有不少人还秉持这种看法。

    扶苏这次举动为什么堪称壮举?

    不仅仅是因为他借道休战的仁义,更是因为他将秦国立场跟中原各国绑在了一起!扶苏明确表明了一个态度:我大秦也是中原国家,异族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为了民族大义,国家小利弃之何妨?

    这才是让人拍案叫绝的地方!

    当然,扶苏敢如此行事的魄力和胸襟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一般人谁敢这么冒险?“殿下一直很重视我大秦的名声。”

    “不论是树立军纪一事,还是这次借道休战,都是很好的例子。”

    “王上,臣以为应当大力宣传太子殿下的种种仁义之举,扩大影响力,如此有利于我大秦日后对外的征战与外交。

    卫鞅开口说道,向嬴政提出建议。

    他的看法是完全没错的,也正是扶苏想要达成的目的。

    国家形象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外儒内法、外圣内王!

    声名所至,不战而屈人之兵!

    此为上攻伐谋!

    国家和军队的名声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很方便。

    就比如展开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有些夸张了,但至少可以降低占领地百姓的抵抗心理,能够更有利于统治。

    因为都知道秦军是仁义之军,不会侵扰平民百姓,百姓为什么要害怕?

    这就是名声的好处!“善!”

    嬴政很满意卫鞅的提议,然后将目光看向李斯,对他说道:“这件事便交给左相来负责实施吧,务必要将太子的仁义声名在各国推广出去!”

    “臣,遵命!”

    李斯闻言深深躬身应下。

    嬴政想要主动推广扶苏的事迹,以此来宣扬扶苏的仁义之名,打造秦国的形象。

    但实际上根本不需要他去宣扬。

    扶苏的事迹便已经在各国传播开了。

    唐国,长安。

    唐国这边的消息是侯君集先传回来的。

    李世民初闻很是吃了一惊,愣神许久后才反应过来,然后对扶苏做出了一个极高评价:“扶苏此子。……。必成秦国雄主!”

    “秦国当因他一人而兴!”

    李世民眼神中充满了感慨之色,发自内心地赞叹道。

    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识扶苏的魄力了。

    然而扶苏每一次都能让他大吃一惊!

    “经此一事,秦太子仁名将遍传天下!于秦国而言有着莫大好处。”长孙无忌深深叹道。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也都点头附和。

    以他们的才智,何尝看不出扶苏此举会给秦国带来多么巨大的、无形的好处?

    但对于扶苏的举动他们除却佩服之外,并没有任何的嫉妒之意。

    因为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事情。

    扪心自问,假若换他们去选择,他们很难忍住燕云十六州在前的诱惑。

    可扶苏却做到了!

    不管他是不是出于利益才这么做,能做到这一步就是值得钦佩!

    望着众臣交口称赞扶苏,李世民心情一阵空落落的,忍不住摩挲了一下手掌。

    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有一种把某个不肖子喊过来打一顿的冲动,不过又没有什么好理由……。

    对了,他今日没来向寡人请安!

    李世民眼睛一亮,心中找好了回头教训李承乾的理由。

    而此时某位唐国太子莫名打了个寒颤。

    在御书房内的群臣讨论之际,武媚娘也竖起耳朵听着他们的谈话。

    御书房的工作枯燥而重要。

    武媚娘每日在这里侍奉,最大的乐趣便是听李世民和群臣讨论国内或者国外大事。

    这次又听到他们在讨论一个熟悉的人,武媚娘不禁认真侧耳倾听。

    比如扶苏斩武将而树立军纪。

    又比如为了民族大义而借道休战,还带着大军为宋军照亮道路。…。等等等等。

    这些仿佛是话本故事里的人物才能做到的事情,如今都被扶苏一个人做了出来。“长公主殿下的夫君真是了不起呀。”

    武媚娘暗暗咂舌,一双晶莹美眸中满是羡慕之色。

    不知道她能不能找到这样的夫君。

    明国,大京。

    王宫御书房里面,明国君王朱元璋也在和群臣一起讨论着扶苏做出的举动。“秦王真是培育了一位好儿子啊。”

    “秦国有这位秦太子在,可保秦国未来百年不衰。”

    朱元璋眼中满是赞许之色。

    扶苏在他看来就是太子该有的样子。

    爱护子民、能打仗、不骄奢、够聪明、还有足够的胸襟和气魄。

    简直就是一位完美的太子储君!

    朱元璋说完,刘伯温也跟着开口,钦佩地说道:“秦太子为了民族大义而放弃私利,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秦国当兴!”

    “有这位太子储君在,秦国崛起是早晚的事情,我明国和秦国交好是正确的。”朱元璋笑了笑,不可置否。

    然后他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朱标,认真地说道:“标儿,你要多多向这位秦太子学习,那才是一位合格君王该有的样子。”

    “你和他比起来还是有些不如,要多学习一下他的手腕和魄力,你的性子有些温和过头了。”“不然等到咱百年过后,你如何从咱这手中接过这大明?”朱元璋的语气里充满了勉励之意。

    他是一个严苛的父亲和君主,但对朱标的严苛中总是带着一份慈爱。

    因为朱标是他最看重与最喜爱的儿子。

    整个大明的未来,都在朱标的身上!

    朱标闻言朝朱元璋拱手低头,沉声说道:“儿臣定当努力,不负父王之望!”“嗯。”

    朱元璋这才满意点头。

    (看见评论区有人说主角圣母的言论,大概没想到名声带来的长远利益,一份好名声对现在的秦国而言很重要,能够让秦国被其他国家认可,以后少很多敌人、少死很多人。现在趁机打雁门关是容易打下来了,但借道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带来的影响力远没有休战不攻大,名声什么的就别想了。)

    (古代战争是国家间的博弈,并不只看你打下多少城池,还有各方面的决定因素,只看见眼前的利益,国家是无法长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