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五章 科举到来,天下士子跃..

    第228章 科举到来,天下士子跃龙门!(五千字大章!))

    整个御书房都因为武媚娘的这一句话而陷入到一片寂静中。

    李世民等人他们互相看向彼此,都看到了对方脸上由衷的惊愕之色。

    一个个觉得自己刚刚是不是听错了。

    武媚娘居然想要参加科举考核?!

    李世民忍不住看向武媚娘,眼神莫名地问道:“你说你想参加年后的春闱?参加恩科考试?为什么?”语气里充满了疑问之意。

    大唐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而今年年后将要举办的考试是会试,聚集来的是整个大唐内的顶尖学子。

    武媚娘竟然想以一个女子的身份,去参加这场大唐最顶尖的考试?

    “回禀陛下,会试是我大唐最顶尖的考试,参加春闱的考生都是我大唐各地最~顶尖的学子。”

    “虽然是不自量力,但奴婢想要通过会试来看看自己的水平到底如何,也想看看和其他学一子的差距有多大。”“恳请陛下恩准。”

    武媚娘的神色充满了认真之意,朝着李世民低头请求道。

    听完她的这番话后,李世民不知该如何回答,于是看向了长孙无忌等人。

    但他们也都是面面相觑。

    “陛下,女子参加科举考试简直前所未有,此事若是传出去,恐怕会遭天下士子学子非议。”长孙无忌皱眉说道。

    若是从他自己的角度来说,他也挺想看看女子去参加科考会是怎样的结果。

    但如果从一名臣子的角度来看的话,他却不得不提出反对。

    首先女子参加科考这种事前所未有。

    其次武媚娘是后宫中的一名女官,即便才智再不凡,也不能去参加科举。

    不然要是传出去,御史台的那群言官的折子肯定如雪花一般飞来,指责李世民让后宫乱朝之类的。

    民间的士子百姓们也会有诸多非议!

    然而就在这时候,魏征忽然开口说道:“陛下,自古以来虽没有女子参加科考的先例,但也没有明文规定说女子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

    “臣倒是以为,若是武司正有这个能力的话,不妨让她试一试。”魏征居然开口支持武媚娘。

    这让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有些讶然。

    要知道魏征一直是那种比较古板的人,居然会说出这种话。

    但他说的话其实也不无道理。

    女子参加科举,只是有些不符合传统道德礼仪,因为女子不好随意抛头露面。

    而且所有人一直秉承的观点就是女子理应在家相夫教子,要是敢说想参加科考,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谩骂。

    但要是认认真真论起来的话,还真没有禁止女子去参加科举的规矩。

    于礼不合,但不违规矩。

    “陛下,臣觉得魏大人所说有道理,既然武司正敢提出这种要求,想必也是非常有信心的。”“万一真的出了一位女子状元呢?”杜如晦也笑着开口说道。

    他和魏征都支持武媚娘去参加科举。

    其中大半还是因为想看看这位能受到翰林院数位大学士称赞的小女官,到底有多么大的本事。

    李世民本来还有些犹疑,但听到杜如晦后面那句话后,心中也觉得有意思。“既然两位大人都觉得没问题,寡人再拦着就有些不近人情了。”李世民淡淡一笑,将目光看向跪在地上的武媚娘。

    “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好好做准备吧,寡人看看你能不能尽到前三百甲。”三百甲,听起来是很低的名次。

    但要明白一件事情,天下学子有无数,能拿到参加乡试资格的只有十几万。

    再从十几万人中筛选出六千人,才能去参加会试。

    这六千人便是是大唐最顶尖的学子!

    但是这六千人中最后只有三百人才会被录取为进士,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所以李世民还真没有贬低武媚娘的意思,如果武媚娘能从六千人中脱颖而出进入前三百甲,便已经是极为了不得了。

    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优秀人物都落榜了,能进三百名的无不是人中龙凤。“奴婢定尽力而为。”

    武媚娘面露喜色,躬身谢恩。

    李世民等人都面露笑意,但他们没能看见武媚娘低下的眼眸中,藏着令人心惊的坚决之色。

    她这次便要向天下人证明。

    即便是女子又如何?她也绝不弱于任何人!

    扶苏开设科举的消息早已传遍了整个大秦和燕云十六州之地。

    许多士子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都前往咸阳城,让咸阳城内的人流骤然暴涨许多。

    因为是第一次开办科举,所以这次并没有院试、乡试这些筛选的流程,直接就是集中统一考试。

    这次从各地来咸阳参加科举的少说也有七八万人,让这么多士子同时进行考试,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量。。0但是这也是无奈之举。

    现在秦国急缺人才,要是慢慢设立院试、乡试,那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

    所以扶苏干脆搞出一次大会试,为天下士子竖起了一道龙门!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好机会!

    只要能在这一次考试中得到好名次,就能一飞冲天,进入朝中为官!

    因此这次科举吸引了无数士子。

    就连燕云之地也有很多人愿意参加。

    一个国家的文风越盛,那么其读书人追求功名也越发迫切。

    宋国的士子读书人自然对于功名的渴求是其他国家读书人难以想象的,所以一听到科举的消息,无数人纷纷启程动身前往咸阳。

    因为在不少读书人心中都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想法。

    要是在宋国参加考试,那不知道多少人都没有上榜的机会,甚至连获得会试资格的机会都难。

    毕竟宋国的大环境摆在那里,读书人太多,牛逼的人也太多,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杀出来一匹黑马。

    在秦国参加科举考试无疑容易许多。

    因为秦国武风盛于文风,读书人的普遍水平也没有宋国那边高。

    不少人都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觉得凭借自己的能力在秦国获得功名很简单。

    但是他们却并不知道,这次的科举考试必将在他们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