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40、朱怀的碎碎念!

    这两日时间相对安定。

    朱怀在这一年内,前进的步伐实在太快了,快到他自己回头细细想想,都觉得如梦如幻。

    短短一年内,从民间流民完成逆袭,成功登顶大明权柄中枢。

    脚步太快,未免让他有些急功近利的心思。

    如今慢下来,好好规划规划,好好看看人间百态,未免不是一种成长。

    皇宫那边的情况朱怀还不怎么了解。

    外面的锦衣卫依旧在彻查朱怀和宁沐雯,这就代表着老爷子的怒火还没消。

    只要吴村这里没有太多的危险,朱怀还不打算走出去。

    此时的朱怀,正坐在锅炉前添着火,夯土的火坑上沏了一口大铁锅,所谓的农家柴火灶,就是这样的。

    朱怀拿着两红薯放在柴火灶的添火口内。

    宁沐雯穿着围裙,一边给锅内添着菜籽油,一边用她极其娴熟的刀工在切菜。

    朱怀调侃道:“你这刀法,想不到除了杀人,还有这么大的用处?”

    宁沐雯嗔怒的白着朱怀,哼道:“那还用说么?我可不是什么千金小姐,这些活儿,小时候就会了。”

    穷苦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话放在任何时代都没有错。

    相较于温室内成长的花朵,这些在农家摸爬滚打的孩子,成长的更快,心智更加的早熟。

    虽然这些日子都是吃鱼,但好在宁沐雯烧菜的本事很大,总能变出花样,将鱼烧出不同的美味。

    今天的红烧鱼则裹着面粉,先在油锅内炸,炸完捞出,将油小心翼翼捞出在碗里,然后在将鱼下锅红烧。

    宁沐雯说这叫山东炕鱼,具体是啥,朱怀也不甚清楚。

    没多时,香味就开始蔓延。

    “火放小点,不要添柴火了。”

    宁沐雯指挥着,然后跑到朱怀旁边,坐在火炉前烤火。

    朱怀从洞口扒拉出两块红薯,对宁沐雯道:“吃过么?”

    宁沐雯有些好奇。

    红薯的普及不过半年,许多吃法都没被发明出来,她这半年又都在深宫潜伏,自然没吃过。

    朱怀将烤的金黄流油的红薯递给宁沐雯,自己也拿了一块,一边吸气,一边剥开红薯。

    咬上一口,口齿留香,烫的他倒吸凉气。

    宁沐雯有样学样,小心翼翼吃着,水汪汪的双目弯成月牙,脸上泛着灿烂的笑容:“好吃。”

    朱怀微笑看着宁沐雯,憧憬道:“有个家伙,明年应当快要从海上回来了。”

    “希望他能带回来更多像红薯这样的作物。”

    宁沐雯好奇的道:“啊?谁啊?”

    朱怀笑容有些温暖,道:“他叫郑和,我以前收留的一个小乞丐,小太监。”

    提到郑和,朱怀有些骄傲。

    不管现在朱怀变成什么落魄的境遇,郑和始终是他来到大明之后,推动大明生产力高度发展最骄傲的一环。

    他坚信,郑和不会让自己失望。

    掐着日子算,顶多明年三月份,郑和应当就会出海归来。

    朱怀给郑和许多农作物的标本,他也没指望郑和都能收刮回来,但是只要带回来一两样,都会让大明的社会体制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初朱怀努力的推进开海,期间不知遇到多少阻挠,没有人看好郑和下西洋,也没有人支持朱怀,都认为朱怀在浪费国力。

    直到红薯的出来,朱怀费尽心思,才将开海大业给推进起来。

    这是他引以为傲的东西,他值得骄傲。

    宁沐雯笑着问道:“会有红薯这样的东西么?”

    朱怀笃定的点头:“有!土豆、玉米都能适合冬天种植,而且果腹性也很强!”

    宁沐雯一喜:“这样说,百姓不用挨饿啦?”

    朱怀眨眨眼:“现在,还有人挨饿么?”

    宁沐雯有些恍然。

    是啊!自从红薯出来之后,山西一带的流民越来越少,流民是怎么形成的?眼中的徭役、赋税,让丁男实在没办法继续在村落内呆着,因为只要他们人在,按照大明丁男人头税,他们即便没饭吃,都要给国家缴纳赋税。

    极具封建社会特色的流民,一方面和丁男人头税的赋役有关,另一方面和粮食匮乏有关。

    有了红薯的果腹,大明现在应对如此大雪一类的天灾,似乎变的更加游刃有余。

    “嘚瑟!”

    宁沐雯白他一眼,红薯也吃的差不多了,她捏着朱怀的手,在自己围裙上擦了擦,道:“准备吃饭啦。”

    “哎!你手别乱动……”

    朱怀笑着道:“撩头发都不行啦?”

    “哎呀!油乎乎的,不脏嘛!”

    恰这时,门被推开:“饭菜好了……额。”

    张大娘有些尴尬:“啊!这个门似乎有些晃了,我让老吴来收拾收拾。”

    张大娘脸红的离去,一边走一边感慨,年轻真好,恩恩爱爱的,自己是不是打扰别人谈情说爱了呀?

    宁沐雯脸颊像火烧云,恶狠狠瞪着朱怀。

    朱怀不以为意的笑笑,起身陪着宁沐雯将饭菜盛出来,然后端到房屋内。

    刚走出厨房,便一阵硕大的寒意,两人快步端着饭菜来到堂屋,屋内暖和许多。

    吴大伯双膝盘坐在炕上,心不在焉的在温酒。

    等饭菜来了,四人才盘坐在炕上。

    吴大伯和张大娘神秘兮兮的问朱怀道:“朱公子,你今天可是帮了我们很大一个忙了,厉害呀!”

    “不过,你认识马典吏么?为啥他忽然开恩了?”

    朱怀本想解释,但始终太过麻烦,而且说太多对老两口有害无益,只是道:“哦,我是秀才,典吏自然要敬重几分0”

    有时候谎话不得不说,对朱元璋也好,对张吴两老夫妻也罢。

    “原来是这样。”

    两人恍然大悟,旋即又陷入感慨:“哎,虽然我们多了几天时间,但效率始终太慢。”

    张大娘叹口气:“恐怕还是得拿出一部分钱交上去。”

    两老人有些无奈,不过无论如何,这次钱财想来也不会交上去太多。

    朱怀想了想,才淡淡的道:“三天够了。”

    “啥?”张大娘不解的看着朱怀。

    朱怀道:“多出来的三天够了啊,不是给你们的,是给我的。”

    老两口听着朱怀云里雾里的话,始终有些不明白。

    “吃饭吃饭,莫说那么多。”

    吴大伯说了一句,便要给朱怀倒酒。

    朱怀赶紧摆手:“吴伯,不敢当!我来给您倒!”

    吴伯摇头,肃容道:“你当得,我们全村都让老汉感谢你,为此还送了不少鸡鸭鱼肉过来,都是谢你的。”

    “我们老两口也感谢你,不要推脱啦。”

    朱怀看着吴伯真挚的面颊,只能无奈的道:“有劳吴伯。”

    一顿晚饭吃完,宁沐雯陪着张大娘去刷碗,吴伯则和朱怀坐在堂屋喝茶。

    古时的男人权威性很高,没有所谓的平起平坐,夫字天出头,一直贯穿封建社会。

    两个男人在堂屋喝会茶,朱怀才道:“吴伯,家里有木头么?”

    吴伯不解:“怎么?”

    朱怀笑道:“弄点小东西,随便还需要一些铁丝。”

    吴伯也没想那么多,只是点头道:“有,我去给你弄点过来。”

    朱怀也没推脱。

    没多时,吴伯去而复返,对朱怀道:“东西都在堂屋前的5.4廊檐下堆着。”

    朱怀点头:“好!”

    入夜之后,吴伯和张大娘回房泡脚。

    “老吴。”

    “唔。”

    张大娘叹息道:“这对孩子,我看迟早要离开的。”

    吴伯叹口气道:“知道,今天出去卖鱼,街肆上都在搜查外来人户,而且听说还是锦衣卫在搜的。”

    “冲他们来的。”

    张大娘叹口气,“嗯,若是被发现,咱们吴村迟早会……”

    吴伯有些严厉的低喝:“你想做啥?交出去?”

    张大娘道:“怎可能!我是怕小朱公子和宁姑娘被抓起来。”

    吴伯叹口气:“那也得留着!不然你让他们这天寒地冻的去哪儿?”

    张大娘叹息:“是啊!两人都这么好,不知上面人为啥就盯着不放呐?”

    两人断断续续的声音,被坐在堂屋门前的朱怀听的清清楚楚。

    他知道,他不能继续在这里了,如果真被锦衣卫查到,按照老爷子的性子,他怕会给吴村带来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