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33:感受造化之微妙,感受天地之神奇

    333: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距离典藏华夏开播,只剩下了短短五分钟时间。

    倒计时的时间还剩下5分钟,而此时同时在线,人数加上外网的已经突破了两个亿。

    可怕的数据网络渠道,在央妈电视台的倾力宣传之下,稳定的犹如钢铁城堡一般。

    当最后的一刻倒计时数字归零之时后,整个直播间以及外部的世界,似乎都是在同一时间安静了下来。

    “咔嚓!”

    细碎的声音,从直播间的音响当中传出来。

    然后就是咣当咣当的声音,好像是有什么东西摔到了地上。

    直播间的黑暗当中竖起一道光,一道笔挺的身影,从光中逐渐走出来。

    灯光沿着他的身影缓缓向前推进,苏晨的步伐不快不慢。

    很快。

    他就停在了一道背影面前。

    苏晨醇厚的嗓音,也在此刻徐徐传来。

    “这一期节目的主人公。”

    “直到节目开播前一刻,我才确定下来。”

    “曾有一个王朝,一个皇帝,这么评价他。”

    “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一方。慷慨见予,首陈远略;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

    “在互联网上有这么一句话,是用来形容曾经的一个王朝的。”

    “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个王朝的风骨,彰显了炎黄华夏的脊梁。”

    “他们的文化输出,也同样衡量了一个时代的进程!”

    “这个朝代在立世之时,只能用两个字来概括。”

    “霸气!”

    “苏晨的目25光当中,充满了一种别样的魅力,他注视着镜头,再次开口说道。”

    “我想你们应该猜测到我指的是谁了,这个朝代就是历史上第一个从南打到北的王朝。”

    “大明王朝!”

    此时,所有观看历史直播的人,心中都是不自然的一动。

    大明,一个被所有后世所铭记的一个朝代,更是一个充满了孤高与胆气的朝代。

    这个朝代并不是华夏历史当中最繁荣的王朝,但是其身上的骨气,却影响了后世千千万万的子孙。

    直播的画面当中,苏晨开口说道。

    “今日,苏晨便邀请诸君,随我我一同踏上明朝之行,共同去看一看,那在华夏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大明风华。”

    “而在这个时代之中,也同样涌现出了无数的奇人异士!”

    “其中,便是有这么一位特殊的存在。”

    “而他的存在,更是深深的影响了整个……”

    “大明!”

    苏晨转身,一条金光路在他的脚下浮现,封印了时代的大门在路的尽头,屹立在黑暗的苍穹之下。

    陡然之间,黑暗的光芒被所有的金光冲散。

    典藏华夏四个字,在虚空当中闪闪发光,更是有岁月的文字在字体的周围缭绕。

    画面恢宏,磅礴,大气,更是凸显了时代的国威。

    苏晨来到封印历史时代的大门之前,将双手轻轻放在上面,用力一推,明朝时代的画面便是向着所有人,递进而来!

    “终于来到了我大明,一代帝王,一代明主,威震八方,不知道苏晨大大要和谁对话啊,我简直太期待了!”

    “明朝的文化传承至今,实在是有太多的奇人异事了,徐霞客、李时珍、朱元璋,有太多太多侠士、能人了!”

    画面之中,苏晨的身影逐渐向前走去,周围的颜色和画面逐渐消失暗淡。

    有一扇白光出现在那片世界的前沿,苏晨沉默半响,然后便是不再犹豫,穿透而进。

    就在这一瞬间,两个世界在这道白光的分割之下,以极其明显而具有张力性冲击力出现在所有人的视野当中。

    让人产生一种绝对的错觉,苏晨他真的穿越了。

    背后的画面逐渐淡去,此时的苏晨已经进入了大明时代的前沿。

    这是一处高山之上,还有平原,一望无际。

    视野非常的开阔,并且在这平原之上,还有着数不清的牲畜在悠然自得的吃着草。

    而。

    朱元璋,对于此人的评价,也已经跃然于画面之上!

    而此人之大名,此时也已经被所有观众所知晓。

    刘……伯温!!!

    由于出身草根,朱元璋的文化水平颇为有限。

    在评价刘伯温生平时,这些溢美之词几乎耗光了老朱肚子里的墨水,由此可见,在朱元璋的心中刘伯温有着怎样的地位。

    不过。

    在老百姓的眼里,朱元璋的这段褒扬之词还是太保守了,刘伯温可是堪比三国诸葛亮的存在。

    单就一句“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就能看出老百姓已将刘伯温抬高到“多智近妖”的神坛。

    刘伯温之所以成为大明神话,多半要归功于一些光怪陆离的民间传说。

    并且,这些坊间传言,多与刘伯温先知先觉的预言有关。

    传说一:刘伯温预言靖难之役。

    作为历史的后来者,我们自然知道朱元璋驾崩以后大明发生了哪些事。

    皇孙朱允炆登基,因削藩与皇叔朱棣谈崩,南京被朱棣的“清君侧”之师攻陷,建文帝不知所踪。

    老百姓普遍认为,在这档子事发生以前,刘伯温就已预想到这桩惊变了。

    某日,刘伯温启奏朱元璋,想要翻修南京城墙。

    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前段时间不是刚从沈万三那里刮了百万两银子修城墙吗,为何还要再修一遍?”

    刘伯温称:“这城墙不够牢固,还得加固。”

    这句话让朱元璋更是一头雾水,想来修城墙时朱元璋隔三差五便要前往工程现场进行督造,一旦发现有某段城墙不合格则将该段所有民夫全部填城角。

    受到生命压迫的劳役,虽然,没把城墙修得像钢铁一般结实,但也差不了许多了。

    朱元璋让刘伯温解释为何他一再让自己巩固城防,刘伯温说了句高深莫测的话:“臣觉得,现在的城墙防守严密,坚不可摧。

    不过,如果有燕子飞来,这城墙还是防不住的。”

    说罢,刘伯温又作诗一首:

    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江山永乐平;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朱元璋不知道刘伯温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当他喝多了说胡话,没有往心里去。

    直到刘伯温病故朱元璋驾崩,靖难之役爆发以后,人们这才意识到刘伯温话里有话。

    原来“燕子”指的正是远在燕京的燕王朱棣,而“一院江山永乐平”中又含有朱棣建国后的年号“永乐”。

    看样子老刘早已洞悉。

    传说二:刘伯温的《烧饼歌》。

    朱元璋建国之初,还没有对手下的功臣痛下杀手。

    可能老朱自己还没端起当帝王的架子,还时常与身边的老哥们开玩笑。

    某天。

    刘伯温觐见朱元璋,朱元璋正在吃午饭。

    老朱听闻太监奏报,便用碗盖住了咬过一口的芝麻烧饼。

    刘伯温来的不是时候,朱元璋倒也没在意,仍与他逗闷子道:“听说你小子挺神的,猜猜朕这碗里扣的是什么?”

    刘伯温闭着眼睛掐算一番后,说道:“回陛下,此物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这碗里扣的是饼。”

    洪武皇帝拍案叫绝,连称刘伯温神人也。

    刘伯温的回答可谓十分精彩,“日”、“月”组合在一起正是大明王朝,而“金龙”说的正是天子朱元璋。

    这件事过后没多久,朱元璋便咂摸出不对劲来。

    刘伯温这家伙莫不是有预言未来的能力?

    自己刚取得天下不久,龙椅能不能坐得稳?

    将来朱家子孙继承正统,大明江山会不会万世兴盛?

    想到此处,朱元璋再次召见刘伯温,询问他江山社稷的前景和自己的万年之期。

    这个问题让刘伯温十分尴尬,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总不能说陛下将在洪武三十一年驾鹤西归,皇孙朱允炆登基后没多久便被篡夺了皇位吧?

    为了搪塞朱元璋,刘伯温回了句模棱两可的话:“国家兴亡天注定,有德之人才能坐稳江山。”

    如果把当事人换成李世民和魏征,估计李世民会就此作罢。

    可时代已变迁,千百年来大臣们总是在拿“有德之人”说事儿,朱元璋可不吃这一套,他硬是要刘伯温发挥神通,再掐算一番。

    刘伯温见无法应付,便只能跪在地上磕头道:“陛下,臣深知此事兹事体大,若不说则有欺君之嫌,说了又恐泄露天机。希望陛下先免了臣的大不敬之罪,臣便将那国运掐算。”

    朱元璋听罢,立马让人从前些天刚铸的几十枚免死金牌中抽一张给刘伯温,让他放心大胆地说。

    于是,刘伯温便咏唱了一段令人费解的歌诀,是为《烧饼歌》。

    在世人眼中看来,这《烧饼歌》着实有点扯淡。

    刘伯温夸夸其谈,说这首歌诀里预言了未来八百年将要发生的历史事件。

    毕竟人们对“未来”的认知往往是模糊的,所以没人当回事。

    直到几百年后,土木之变、英宗复辟、闯王举兵、崇祯自缢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均在《烧饼歌》里找到了出处,人们这才意识到刘伯温之高深。

    或是担心得罪了权贵使后人招致报复,或是担心明言天机遭受惩罚,刘伯温的歌诀中使用了大量隐晦的代称。

    例如:谈到宦官之祸时,刘伯温的“八千女鬼”指代的正是“魏”。

    这个“魏”姓之人,自是祸乱朝纲的魏忠贤。

    而“平安镇守好桂花”里的“桂”,指的便是明290末山海关总兵吴三桂。

    传说三:开棺见尸者死。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是封建史上的惯例,越是草根出身的皇帝越要奉行这一王道,刘邦如是,朱元璋亦如是。

    那些陪着朱元璋吃糠咽菜、打下万里河山的老骨头,在大明建国以后均成为朝中的顶梁柱,位列公侯。

    以朱元璋的个人立场来讲,他未必想杀掉这些老哥们。

    毕竟,庙堂中的自己高处不胜寒,清冷而寂寞,与这些老朋友的友谊弥足珍贵。

    然而,若不将他们“处理”掉,将来怎么让子孙顺理成章地继位呢?

    这些老将大多没读过几天书,奉行武力至上,他们会服从朱元璋,却未必会服从朱允炆。

    有这样的心态作祟,老朱终于下定杀心,打算在朝中进行几场大洗牌。

    就在这几轮洗牌的过程中,向来嫉恶如仇直言敢谏的刘伯温成了池鱼。

    因为刘伯温曾得罪了李善长、胡惟庸这些人,再加上他平日里说话刚直不受朱元璋待见,所以老朱决定拿他来开刀。

    当时胡惟庸案还没爆发,胡惟庸尚属老朱身边的红人,所以老胡理所应当地被朱元璋当成了杀人之刀,由他来导演刘伯温的死亡。

    此时的刘伯温,已被朱元璋架空。

    胡惟庸听说他最近几日身体不适,便带着一名医登门造访,给刘伯温开了几剂良药。

    谁知刘伯温服下这些药后,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逐日恶化。

    朱元璋假惺惺地派人去探望刘基,听说他已卧床不起后便“恩准”他回乡养老。

    不多时,刘伯温便病死于家中。

    家人按照刘伯温的遗愿,将其薄葬,棺中仅有一本书陪葬。

    胡惟庸害死了刘伯温,他想要斩草除根,于是便奏疏圣上道:“刘伯温这家伙是个精通风水的奇才,他死之前一定会给自己谋一个风水宝地。想来刘伯温挑的,必是有帝王之气的宝穴。”

    胡惟庸之意已不言自明,他说刘伯温这小子想自己做皇帝,想说服朱元璋将其开棺掘坟,并将刘氏后人满门抄斩。

    此时的朱元璋已噤若寒蝉,最忌讳听到谋权篡位一类的言论。

    朱元璋立即出巡,率亲兵杀到刘伯温的老家,将刘伯温的坟头移平。

    不过,士兵将刘伯温的棺木打开时,众人都惊呆了。

    他们。

    看见了不得了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