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中秋节这一天,朱珠一早往供销社送了最后二十斤月饼。

    家里,李香兰则带着朱玥朱玲姐妹几个在进行扫尾工作。

    历经小二十天的月饼生意,正式落下了帷幕。

    朱珠从供销社回来的时候,顺带给村长朱鸿京带了一斤老水仙茶叶和一条大前门烟。

    朱珠跟朱奶奶和妈妈说,这是买来感谢村长爷爷他老人家的。

    之前村长特意开广播传达上级领导的讲话,是出于对她们家的保护,这份恩情,得领受。

    朱奶奶也十分认同大孙女的行事作派,拍着朱珠的手背称赞她考虑周全。

    茶叶、香烟还有带咸蛋黄的月饼礼盒,是朱珠陪着朱奶奶一块儿送去村长家的。

    朱鸿京当着朱奶奶的面儿夸赞朱珠比男孩儿强。

    朱奶奶笑中带泪,心底里对几个一夕间成长起来的孙女们,既有安慰也有心疼。

    刘桂芬正在忙着对月饼账目呢,卖出去的款子全部都在她手上。

    她前前后后从朱珠家拿走多少斤月饼,全部都是挂账的,一分钱还没给。

    昨天是卖月饼的最后一天,今天过节了,朱珠家也收工了,这账目不得理出来,把钱归拢归拢扣除她挣的中间差价,给人送家里去么?

    朱珠和朱奶奶来家里给公爹送礼,刘桂芬笑呵呵的陪着寒暄几句后,干脆就拉着朱珠往自个儿屋里去,一笔一笔跟朱珠对。

    朱珠昨天晚上就已经拢过账了,心里对刘桂芬这边应该要给的货款是门儿清。

    花了二十多分钟,俩人就把账目给理清楚了。

    刘桂芬从朱珠家前后拿走了九百六十三斤月饼,按照说好的每斤二毛钱的差价。

    刘桂芬自己拿出来一百九十二块六毛,其余的款子总金额是一千二百五十一块九毛钱,就得全部给朱珠。

    朱珠做主把零头的一块九毛钱给抹了,原本是想说给刘桂芬‘喝茶’的,想了想,改成‘买肉吃’。

    一块九毛可以割两斤猪肉了,想到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刘桂芬一下就馋了,听了果然很高兴。

    因为刘桂芬收回来的钱不仅有大团结,还有各种金额不等的毛票,大团结容易数,这不是还有分和角的么?

    两个人将毛票分门别类整理好,再点起数来就容易多了,最后用草绳扎起来。

    朱珠这次过来没有背着包,一沓钱揣裤兜里鼓鼓囊囊的太显眼。

    刘桂芬就借了个布袋子给朱珠拎着。

    朱奶奶和朱珠从村长家离开后,刘桂芬就出来把这段时间帮着朱珠家卖月饼挣到的钱给老爷子交代了一遍。

    “爸,朱珠刚刚从我这儿拿走了一千二百五十块钱,她这月饼至少能挣五毛钱一斤呢。

    光我这里卖出去的,她们的利润就有四百八十块,这还没算上镇上供销社和几个国营厂子的订单。

    志勇这个大闺女是个厉害的,这家里虽然没有志勇在,可有这么个女儿支撑着,他们日子就不会过差了!”

    听大儿媳喋喋不休的说了一大堆,朱鸿京只是怅然的叹息道:“朱珠这孩子要是个男娃,志勇这一房日后就能高枕无忧了,可惜了!”

    刘桂芬也觉得可惜。

    不过她眼下更可惜的是,中秋就这么到了,她靠月饼生意挣点外快的好事儿,也到此为止了。

    ......

    朝阳县辖下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

    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天井内设案当空祷拜。

    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

    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

    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

    朱珠有原主的记忆自然是知道这些传统习俗的,然而,真正参与其中,她还是觉得很有几分新鲜。

    拜月后,一家人闲笑庭前,都坐在天井里吃糕饼,喝工夫茶,赏月谈天,难得的心旷神怡。

    今年借着这个中秋节,朱珠也算是赚到了穿越后的第一桶金了。

    她今天下午跟二妹一块儿清点了所有的款项和账目,刨除掉做月饼的成本和请人帮忙的开支,她们约莫挣到了三千块钱。

    三千块在如今这个年代,购买力无疑是很恐怖的。

    那些背地里猜测他们挣上万的无脑酸不提也罢,毕竟以他们的脑子连成本都算不清楚。

    这三千块钱朱珠跟她妈李香兰商量后,决定拿去镇上邮电局储蓄存活期。

    另外,周洪波代表的阳光食品厂打算买月饼方子的事情,朱珠也告诉她妈了。

    李香兰听了朱珠的分析,也觉得现在能卖,多份收入也是好的,毕竟这东西,只要对做点心类熟悉的人多琢磨几回,也是能弄出来的。

    不一定要跟自己的一模一样,能仿个卖相和口味就成了。

    朱珠得了李香兰的首肯,心里也有了底。

    她没着急去找许主任回话,太上赶着就显得急躁,这样反而被动。

    母女俩站在厨房边上嘀嘀咕咕着,朱玥匆匆跑过来,喊了声‘大姐’,朝朱珠挤了下眼睛。

    李香兰还以为姐妹几个是想结伴去清河边看烧塔,也没多问,由着她们去了。

    中秋夜烧塔在清河村盛行多年了。

    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

    中秋晚上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

    农村人夜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毕竟黑白电视机一台也要一千来块钱,一般人家买不起,有烧塔这样的景观可以看,自然都是一窝蜂都去凑热闹了。

    朱玥拉着朱珠走出小巷口,嘿嘿笑着说:“大姐,你那对象聂磊大哥来了。”

    朱珠忍不住惊了一下,聂磊不是还在住院么?

    她早上去供销社送二十斤月饼的时候,顺带着还去了趟医院。

    因为没办法陪他在医院过节,所以她提前给他和宋青峰送了两个月饼和一个柚子。

    当时宋青峰就说晚上得在医院过节了,所以,朱珠乍一听聂磊来了村里,自是又惊又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