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八十二章 赏与罚

    “让他闭嘴!!!”见状,原本就在为淳嘉忐忑的袁太后骤然暴怒起来,低喝道,“哭什么哭!你父皇还在浴血奋战,你好好儿的在后头跟着哀家这些人,你怕什么?!你多少兄弟姊妹,这会儿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你有什么资格哭!”

    曲太后本来也打算让十二皇子噤声的,但袁太后这么说了,她倒是将孩子给抱起来,轻声哄着,淡淡说道:“他才多大?哪里知道那许多。乍离了一直照顾他的人,能不惶恐么?你看小七,就很安稳。”

    “这般时候哀家不想多事。”袁太后面无表情道,“你非要趁势挑拨离间的话,也别怪哀家不客气!”

    曲太后闻言脸色变了变,竟然就不作声了。

    云风篁搂着七皇子权当没听见两位太后的争执,心里却默默的骂了声“废物”。

    这圣母皇太后莫不是隐忍习惯了,还是被弹压的麻木了?

    明明之前小动作也不少,可是正面相怼,总是这么的不能打。

    实在叫人看着气闷。

    又后悔,刚刚还是头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情,考虑不周。

    她都带上本来不在淳嘉力保名单里的七皇子了,干什么不再多做一点,比如让皇后顾箴也一起来岛上?

    到时候跟曲太后一搭一唱的配合下,没准顾箴一个冲动将袁太后给怎么了呢?

    这么好的机会竟然就错过了!

    真是后悔的没法说。

    ……黎明前的黑夜似乎无比的漫长,但晨光到底还是来了。

    天蒙蒙亮的时候,前朝的喊杀声渐渐低沉下去。

    只是一行人并不能放松,因为不清楚赢的是哪一方。

    直到个把时辰后,动静渐渐平息下去,才稍微松口气。

    毕竟若是叛军胜利的话,宫闱之中不可能这样平静,只会越发的沸反盈天。

    但她们还是不能完全的松懈,主要是,不知道淳嘉怎么样了?

    如果叛军凉了,但淳嘉受了重伤的话,她们这些依附淳嘉才富贵的人,处境恐怕也是要堪忧的。

    毕竟淳嘉的子嗣都太小了,根本撑不起来一个皇朝。

    就算太后临朝摄政……

    说句不好听的话,袁太后跟曲太后也好,云风篁也罢,都没这个能耐。

    她们的精明只在勾心斗角上,治国理政……真的不行,至少目前,不行。

    到时候还不知道便宜了哪几个权臣。

    “陛下平安无事!”她们沉默的等待着,日上三竿的时候,才有一艘小舟靠近,来人是宫人们熟悉的一位御前侍卫,带着淳嘉的手令证明身份。

    知道岛上的人最在意什么,一上来就开口告诉,“叛军贼首已然伏诛,余者仓皇而散。陛下担心昨晚混乱之中有人潜入宫闱,故此请两位太后娘娘、贵妃娘娘还有殿下们在此稍候,待皇城司彻查宫城,肃清余党之后,陛下将亲自前来,迎诸位还宫。”

    “皇儿无事就好。”一行人都长松口气,心头大石落下。

    只要淳嘉好好的,其他都无妨了。

    袁太后当即说道:“皇儿如今定然十分忙碌,让他不必记挂我等!待会儿若是宫城彻查结束,哀家这些人自行登船离开就是!左右都在宫中,何必事事劳动我儿!”

    侍卫恭敬道:“臣定然将话带到!”

    见她们没旁的话要说,又看了眼云风篁牵在身边的七皇子,也就告退而去。

    这下子小蓬莱的气氛一下子就松弛了下来。

    袁太后再看哭哭啼啼的十皇子跟十二皇子,也没那么厌烦了,还让身边的宫人去外头折了枝条,编了些有趣的样子给他们把玩:“行了行了别摆这脸色了,等会儿你们就能回去……真真是小孩子不懂事!”

    云风篁则抱着七皇子轻声哄:“没事儿了啊小七,你还困么?困的话靠着母妃再睡会,兴许醒了咱们就回去宫里了。”

    小蓬莱上逐渐恢复如常,前朝,太初宫中,却兀自刀戟林立,戒备森严!

    淳嘉尚未解甲,甲胄上鲜血淋漓,许多地方已经凝固成了褐色。

    年轻天子才从战场下来,勃发的杀意还没完全收敛,顾盼之间双眸炯炯,似出鞘的利剑,慑人魂魄。

    匆

    匆赶到的群臣只稍微一望,就下意识的低头俯首,叩拜在地,口称有罪。

    “说说看罢,这些人是怎么混进帝京的?”淳嘉淡淡扫了他们一眼,没理会,只点了跪的位置靠前些的一名臣子,缓声问。

    他语气不算激烈,神情也很随意,被点名的孙聿却身子一晃,险些整个趴下去,颤声道:“回禀陛下!臣刚刚审了几名贼首,道是……道是他们假称定北军麾下,前不久诃勒再次偷袭定北军得手,高门贵子死散众多,为其冒充失散在外的高门子弟,携带部分金沙仓促返回帝京……因着印绶齐全,且伪装之人对帝京高门了如指掌,沿途官吏,包括帝京守城的禁军,都未察觉端倪!”

    皇帝冷笑了一声。

    跪了一地的臣子们愈发大气也不敢出。

    寂静之中,顾老太爷颤巍巍的膝行出列,朝淳嘉磕头请罪:“是臣子之过,给了叛军可趁之机!然陛下明鉴,臣子虽然愚钝,却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他意!此事,臣子与臣合家上下,都一无所知啊陛下!”

    他边说边下意识的去看附近顾家的盟友们。

    但这些人都躲开了他的注视。

    没办法,现在虽然还不知道事情是怎么回事,但冲着孙聿的话,顾家真的很难脱开干系。

    你说只是冒充定北军中因着偷袭与大军失散、押送同样被冲散的金沙仓促返回帝京的高门子弟,那还能说定北军跟顾芳树被栽赃了。

    可是连印绶都有……

    就算这些印绶是假的,可是连沿途官吏都被骗过,这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这事儿,往轻了说,是顾芳树御下不严,印绶样式流传在外,以至于惊扰圣驾、震动宫闱,这罪名就不小了;往重了说,顾芳树,有着串通甚至煽动叛军,逼宫犯上的嫌疑!

    如果淳嘉紧抓着不放的话,顾氏满门抄斩,都不带冤枉的。

    毕竟多年戍边再怎么劳苦功高,又怎能抵消谋逆之罪?

    “……”帝座上的天子沉默着。

    顾老太爷心中越发焦灼绝望,拼命叩首,额头逐渐鲜血淋漓:“求陛下明察秋毫!求陛下明察秋毫!!!”

    他现在唯一的指望,就是皇帝没有顺势铲除顾氏的心思。

    不然,在帝京的顾氏合家固然毫无还手之力,远在草原上的顾芳树,也未必能够说服所有的部下同他一起反叛。

    毕竟国朝上下的人心,终究还是向着公襄氏的。

    当年纪氏摄政三朝都没能让天下归心,何况始终没有踏入过顶级权臣行列的顾家?

    尤其是,顾老太爷心里清楚,自家没有反叛的想法,平素里当然也不会给心腹洗脑让他们只知顾氏而不知天子。

    恰恰相反的是,定北军上上下下都期盼着明君在位,中兴国朝。

    而淳嘉从亲政以来,一直很受他们认可。

    顾家根本没有足够的筹码从这件事情里头解脱出来。

    “皇后贤良淑德,顾氏忠心为国。此事,与顾氏无关。”良久,一些年老体衰的臣子都跪的摇摇欲坠,淳嘉终于长考毕,缓缓开口,第一句,就让顾老太爷快到嗓子眼的心放了下去,禁不住膝行上前,老泪纵横:“臣叩谢陛下隆恩!!!”

    淳嘉淡淡道:“此事就交与顾氏彻查到底。”

    顾老太爷求之不得,他何尝不想知道是谁在将自家往死里坑:“臣遵命!”

    三言两语将顾氏摘出去,这让诸臣都松了口气,要知道,就是前朝孝宗时候,朝野皆知天子跟外家隔阂重重,曾数次当众发生激烈冲突……这样的情况,孝宗年间,也从来没有发生过宫变之事!

    国朝最近的宫变,已经是神宗登基前夕的事情了。

    隔了几十年才有的变故,再加上淳嘉年轻气盛,又是个能够下狠手的主儿。

    臣子们真怕他受惊之后盛怒之下,不问青红皂白,杀个人头滚滚!

    如今见他竟然对顾氏轻拿轻放,哪怕可能是考虑顾芳树带兵在外,舍不得那部分精锐的定北军,以及军中残存的高门贵子,这份冷静跟权衡,也让他们感到心安。

    结果才放松了点呢,就听天子继续问道:“骠骑大将军何在?”

    武将行列之首的郑具心头一沉,膝行出列:“臣在

    ,臣知罪!”

    “叛军长驱直入帝京乃是假称高门贵子,沿途官吏不敢阻拦,尚且情有可原。”淳嘉眯起眼,淡淡看着他,“但……昨晚叛军混入城中之后,为何禁军没有只字片语的禀告?”

    郑具满头大汗,帝京的安危都是禁军负责,城门士族亦然。

    像叛军伪装的队伍,出入城门都需要验看身份文书、印绶等物。

    按说,涉及定北军与韦纥,还有金沙,这消息合该立刻禀告皇帝才是。

    但禁军却没这么做……

    其实这是有缘故的,就跟沿途官吏也没有就这么一支“残军”禀告天子一样。

    因为他们之中不乏高门贵子。

    本来打算出去捞功的膏粱子弟们,却因着种种缘故溃败下来,按说应该立刻找顾芳树汇合才是。可他们捎了几辆号称装着金沙的马车,这种情况下,甩开主帅直奔帝京的理由也就有了:利用这几车金沙做文章,请家中父兄帮忙运作,谋取一份功劳。

    不然的话,金沙到了主帅手里,还有他们什么事儿?就算看在他们出身的份上,顾芳树不至于全部吞了他们的功劳,估计也就三瓜两枣的打发下。

    所以沿途官吏以及禁军都没有提前禀告给淳嘉,因为得给高门为子弟谋划运作的时间。

    假如这些人是真的,其实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是官场惯例,互相行个方便。

    郑具作为宦官,又非淳嘉提拔上来的嫡系,在皇帝亲政之后就越发的乖顺,但到底担心自己阉人的身份,有朝一日被弹劾起来,说不清楚。何况他也不是全然无辜,他的义子郑凤棾,可没少惹是生非!

    这般时候,自然不会贸然得罪高门。

    尤其欧阳燕然、殷衢、云钊这些人都很受皇帝信任倚重。

    郑具乐得卖个好……谁知道会赶上这种事情?!

    一时间郑具后悔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既恨底下人眼拙,没能辨认出假冒者;又恨自己糊涂,既然一早决定向皇帝投诚,却何必不做个孤臣,一门心思跟着皇帝走,不理会其他的人与事?!

    说到底是他对自己的宦官身份不自信,总担心不跟外臣们来往的话,一旦皇帝不要他了,他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总想着跟群臣搞好一点关系,那么到时候好歹有人会帮忙说两句好话。

    现在好了,沿途官吏不敢拦着自承高门贵子的队伍经过,禁军呢?

    禁军对他们进城的消息无动于衷,没有禀告御前不说,甚至昨晚的冲突,是发生在哪里?宫门口!

    按照规矩,帝京入夜之后有着宵禁,如果禁军负责,那么这些人在离开住处的时候,就会被发现问题,哪里有机会聚集起来靠近宫门?!

    禁军的失职,无可推诿!

    郑具连求皇帝明察秋毫的话都没得讲!

    他只能指望淳嘉念及旧情,从轻发落自己。

    但淳嘉刚刚已经放了顾氏一马,展示了自己在危机之后的冷静与宽容,并不打算给予郑氏同样的待遇。

    皇帝淡淡道:“着六部与大理寺共议骠骑大将军之罪!”

    他说的是“罪”而非“过”,可见没有高拿轻放的意思。

    而且六部与大理寺共议……

    显然是要将事情闹大,堂堂正正的定下禁军的过错了。

    本来宦官当权,就易受挑剔与攻讦,皇帝此举,可以说是不给任何庇护跟偏袒的态度,那么自己这一派的下场,可想而知!

    郑具一时间几乎晕死过去!

    淳嘉自然不会理会他,禁军何其重要,别说这回发生了宫变之事,郑具罪有应得。

    就算没有宫变,他腾出手来,迟早也会将郑具换掉的。

    不但郑具,可以说,整个禁军,他都会彻底的清洗一遍,确保其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否则再有类似的事情,甚至直接是禁军哗变怎么办?

    ……群臣从半夜里陆陆续续接到消息,有人观望,有人披挂之后带着家丁赶往宫门口护驾……总之他们聚拢在太初宫觐见的时候是天色初明,等散朝的时候,已然日上三竿。

    而这场仓促召开的朝会的结果,也迅速四散开去。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