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我们现在有个人误区,什么误区呢?有病上医院,有病看大夫,把自己健康的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大错特错。

    医生有用吗?有用,可以帮助你,不过作用很有限,只占8%左右。

    健康金字塔,塔下四种人

    什么是健康呢?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没有不舒服,更不是仅仅指体格健壮。健康分躯体。心理。社会人际适应和精神道德四个层次。健康是这四个层次的良好和完满状态,这就好比一层层向上的金字塔,是全方位的概念。

    具体来讲,躯体健康最简单,心理就比较复杂,社会人际适应更复杂,精神道德最复杂。从躯体到心理到心灵的健康,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高,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更进化。一个人心灵高尚,心理就平衡;心理一平衡,生理就稳定;生理稳定了,病理就不发生,即使发生也好得快。

    一个人到医院检查,所有化验及B超。CT。心电图一切正常。他是否健康呢?不一定,因为如果他做了亏心事,他贪污了,整天提心吊胆,害怕警察敲门,他就不健康了。有位拳王,天下无敌手,但他也不健康,为什么呢?因为他犯罪进监狱了。因此,健康素质高的人也一定是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

    对健康有四种不同心态的人:第一种人是聪明人,他们主动健康,投资健康,结果健康增值,活到一百二十;第二种人是明白人,他们关注健康,储蓄健康,结果健康保值,平安活到九十;第三种人是普通人,他们漠视健康,无动于衷,结果健康贬值,只能带病活到七十八十;第四种人是糊涂人,他们之中许多是白领精英,他们透支健康,提前得病,提前死亡,结果生命浓缩,到五十六十。四种态度,四种结局;因为健康面前人人平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健康分躯体。心理。社会人际适应和精神道德四个层次。对健康有四种态度,四种结局。

    健康四阶段,预防是上游

    20世纪,医学更多地关注医疗,21世纪,将更多地关注预防;20世纪,人们更多地追求治病,21世纪,人们更多地追求健康。因为治病是下游,健康是上游。从下游走向上游,是当今时代的呼唤,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健康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健康促进,第二个阶段是预防疾病,第三个阶段是疾病治疗,最后是功能康复。医学的第一目的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我们做医生的不能让人不死,但可以让人不早死,让人自然凋亡无疾而终。而我们现在在什么阶段呢?医院现在做的是治疗抢救,康复治病很少,预防疾病更少,而健康促进就几乎没有。

    美国一个专家讲得好,任何高科技都不能使人恢复到得病前的状态。有人患脑溢血,高科技开颅,打开一个洞,加上激光吸血,人倒救活了,你还是半身不遂。有人得心肌梗死,行,溶栓药打一针,0.1克1.5万,放支架花了20万,活是活了,心肌还是坏死,还不如不得病。所以美国专家讲得好,好的医生是让人不得病的医生。

    2400年前《黄帝内经》就讲:“上医治未病"。西方谚语:“1两的预防胜过1磅的治疗。"四两拨千斤。现在许多人不愿花四两,宁可花千斤。就像洪水一样,年年抗洪救灾,年年筑高堤坝,年年重建家园,可就是没有上游种树。只要绿化上游,山清水秀,可能就没有水灾。防火也一样,再好的消防车帮助灭火,也不如不着火。

    健康分四个阶段,预防是上游,治病是下游。

    治病不如防病

    我国人均寿命71.8岁,但健康寿命仅62.3岁。如果我国人均健康寿命通过预防养生能延长10岁,那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也能跻身世界前列。同时每年6100亿元的卫生资源消耗,7800亿元的因病。因伤残。因过早死亡而造成的损失也将减少一半左右。

    北京安贞医院有一名患者是一个14岁的东北小女孩,心脏移植后存活了214天,花了20多万元,每天1000多元,一瓶口服液100毫升5000块钱,打一针就1500块钱,太贵了。

    再比如治疗冠心病,可以在堵塞的心血管处插一根导管,再放个支架就可以了。好倒是好,这个支架内径3毫米,重量不到0.5克,多少钱呢?2.5万元,一次就两三个。再搭一根导管,1.8万元1根,用一次就得扔了,做一回5万。7万。10多万,代价太高了。而且高科技不可能使人恢复到原来没有病的状态,我们仍然不如不得病好。

    有个同志患高血压12年,他的血压很奇怪,高压到200也不难受,可一吃降压药他倒难受了。他打听了两个医生,一个医生说,你必须吃药;一个医生说,既然吃药难受,你就别吃药了吧。于是,他就不吃了.12年下来,动脉硬化。尿毒症,还要透析,一个星期换3次血,1年9万元钱,结果透析了10年,花了90万元,他爱人为他请了10年假。 他整天坐在轮椅上,活不活死不死,浮肿贫血,最后还是死了。其实一天一片药,不到1元钱就能控制住,有病没有按照科学的办法来治疗,结果花了90万。

    其实你早发现,治疗很简单,像高血压,一天一片药,3个月到半年就好了。你要耽误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那就不是一片药的问题了,可能需要两种药在一起吃。你再耽误十几年脑出血了,那就不是一片药两片药管用的,得开颅打洞。抽血。

    我国一项“九五"攻关研究表明:1元的预防投入可以减少8.59元的医疗费用支出。而临床实践表明又可相应减少近百元的终末期抢救费,更重要的是患者少受罪,家人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

    治病不如防病。预防其实很简单,可以让很多人不得病,从这方面来讲,高科技远不如预防来得好。

    不要死于无知

    有一位教授,患有冠心病,本来应该避免突然用力.有一回他搬书,书很重。其实一次搬两三本书,一点事也没有,但他一次搬一摞书,一使劲屏气,当即心跳停了。经过全力抢救以后,心跳复苏了,可大脑死亡了,变成了植物人。一个人4年医药费花了150万元。如果他受过健康教育,知道自己不能憋气,不能突然用力,搬书一次搬两三本就行了,或者干脆不去搬这摞书,就不会变成植物人了。

    还有一位同志,在北京11月1曰买了许多白菜放在墙根儿。11月3日下了一场雪,他怕白菜冻坏了,于是从三楼下来搬白菜。白菜一棵好几斤重,他第一次搬了三棵,从楼下搬到三楼阳台,第二次搬了两棵,第三次又搬了两棵,总共五六十斤重。可是因为平常不干活,他一下子上下三楼好几趟,累得直喘,越喘越厉害,咳嗽吐痰,吐血沫痰。他感觉不对头,赶紧上医院吧!

    医生一看不得了,急性心肌梗死,赶紧抢救,打了一针药,这一针药o.1克,15000元钱。金子1克是100元,o.1克金子才10元钱,这个药o.1克就要15000元。药效果不错,打进去之后病情很快就缓解了。最后一结账,医药费花了6万元。想一想,为了这6块钱的白菜花了6万元医药费,命差一点儿就没了。如果他接受健康教育,知道其中道理,就不会发生这些事呀!

    20世纪70年代,在北京东郊某车间,医生为一位38岁的头圆。颈短。腰围大的肥胖高血压患者做体检,劝他戒烟,按时服药,患者却若无其事地说: “能吃能睡就是没病,力气大就是身体棒。"并当场举起身边一个100多公斤的机床部件,毫不费力。在场工人都喝彩: “哥儿们,好样的,全车间数你的身体最棒。"3个月后,在一次过度饮酒后的外出途中,他猝倒在路上,经全力抢救无效身亡。尸检发现:心脏冠状动脉高度狭窄,5处陈旧性的心肌梗死。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悄悄地走了,人们惋惜而又诧异: “怎么全车间身体最好的倒是死得最早的。"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其实不然,因为他的真正死因是无知。

    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指出: “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的死亡。"也就是说有一半的死亡完全是可以预防的。

    健康需要教育

    北京曾实施了一个健康促进项目,对7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干预,对居民的行为危险因素进行逐月监测和教育,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久坐。缺乏体育锻炼和身体超重等,范围达2284个居委会。330万人口。仅对其中9700多名高血压患者的教育管理,一年就节约医疗费100多万元,使其治疗率提高到90%,血压控制良好率达58%。如果全市200万高血压患者都能受到这种教育指导,预计每年可减少医疗费支出2亿多元。

    俄罗斯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可以借鉴。俄教育部长弗拉基米尔。菲利波尔称,为了加强素质教育,俄教育部最近制定了《在俄教育体系中加强德育的计划》,作为加强德育的重要措施之一,将在俄罗斯学校中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教育。俄罗斯的调查认为,一个人的生活只有15%取决于医学和药物,85%取决于人的生活方式。近30年来,俄罗斯普通学校负担过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中学毕业生只有15%是健康的,85%患有各种慢性病。由于负担过重和体质下降,中小学教育的水平也有所下降。为配合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教育,俄罗斯将中小学每周两小时体育课增加到每天一小时,而且周六和周曰不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锻炼或者其他娱乐活动。

    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生活方式的教育和推广已进行很长时间了。早在1877年,美国密执安州建立的疗养院就是一个健康生活方式教育中心。现在美国有许多生活方式教育中心,尽管收费很高,来的人仍然络绎不绝。

    最近,卫生部公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最新结果:目前在我国居民中,生活方式病越来越常见。其中,超重的有2亿人,患高血脂的有1.6亿人,患糖尿病的有4000万人,患高血压的有1.6亿人……

    上述数字实在不容乐观。以高血压为例,如今,专门针对高血压的药物有100多种,观点。学说层出不穷,相关研究更是已进行了100多年,但是这种病还是没能被遏制住,患者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一一这是为什么?我们的宣传总是将原因归结于物质太过丰富。生活节奏太快,然后再把各种防病治病的道理拿出来讲一通。可是,很少有人想过,大道理谁都知道,但是为什么人们的生活还是如故。真正的原因是那些防病治病的道理没有化入血液,渗进骨髓,没能形成一种信念,当然也就不能变成行动。

    知识都是一样,知道容易,信起来难。这里的“信',不是简单地认为“这是对的",这还是停留在了解的层面上,我们强调的是能让人身体力行地“信"。

    最好的处方是知识

    冠心病的发病年龄年轻化,这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许多人40岁动脉硬化,不到50岁就患冠心病,60岁就脑卒中。糖尿病。肿瘤,提前患病。提前衰老。提前死亡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生命之树本应是秋天落叶,怎么春夏就落叶萧萧,一派暮色呢?现实生活中,为什么那么多人以提前的病理死亡代替了自然的凋亡呢?甚至小学生患了高血压,中学生开始动脉硬化,我们的世界怎么了。

    据北京的一项调查,北京人平均得6种慢性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心脏病。冠心病。癌症,再加上前列腺肥大。青光眼。糖尿病。白内障。骨质疏松,可以说是一身是病。

    最近更是不得了,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小学生肥胖。高血压;中学生得了脂肪肝。动脉硬化;儿童得了成人病,青年得了老年病。当前的情况是,提前得病,提前衰老,提前残废,提前死亡,已成为普遍现象。现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年轻化了。我们院里有一个孩子,小学六年级体重198斤,初中二年级脂肪肝连着动脉硬化,这样下去啊,真是灾难。

    在我们这样一个刚由温饱进入小康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尚未充分发展,而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却以发病率日渐增高。发病年龄日趋低龄化的迅猛之势向我们迎面扑来,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只是健康教育不够,普及健康知识不够。有位老干部讲得好:我们应该有知识,不仅活得明白,死也要死得明白。

    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美国的冠心病死亡率年年下降,中国是年年上升,我觉得惭愧,医生的责任不仅是治病救人,还要使家庭稳定。社会稳定;家庭健康。社会健康。

    所以,健康应该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从小就按照科学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不要提前得病,提前残废,提前衰老,提前死亡。让我们都能够健康七八九,百岁不是梦。我们健康了,个人少受罪,家人少受累,节省医药费,还造福全社会。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有13亿人口,老人1亿多,如果大家都来关心科普,关心预防为主这个问题,这个力量就大了。实际上,21世纪的医学,必须走预防为主的道路,如果不从这方面着手,患者会越来越多。所谓科普,就是要普及科学知识,普及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的世界观。

    晚年是幸运还是灾难,就看你是不是关心科普,能不能做到“健康老龄化"。掌握了健康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就可以享受人生,欣赏人生,品味人生。

    是倒霉的兔子,还是幸运的鸭子

    人得病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内因,是指爸爸妈妈的基因;一个是外因,是指外界的环境因素。

    先说内因。一个人得病不得病,长寿还是短命,在一定程度上跟父母的基因有关系。爸爸有糖尿病,妈妈也有糖尿病,那么孩子就容易得糖尿病。爸妈没有病,子女也会得病,但概率会低些。总体上讲,假如爸爸有高血压,妈妈有高血压,生出的小孩45%会有高血压;父母有一个有高血压,小孩有28%的机会得高血压;父母血压正常,孩子会不会得高血压呢?也会,但概率很小,是3.5%。

    我们可以用动物实验来说明遗传的影响。我们用小白兔做实验。小白兔应该吃萝卜,吃青菜,从今天开始让小白兔吃鸡蛋黄拌猪油,鸡蛋黄胆固醇高,猪油动物脂肪多。小白兔吃了4个星期后,胆固醇升高,8个星期后动脉硬化,16个星期后怎么样了。这只小白兔得了冠心病。心绞痛了。

    下一个实验,我们用北京鸭做实验,也让它吃鸡蛋黄拌猪油。可是奇怪,你怎么喂它呀,它的胆固醇也不高,动脉不硬化,喂到老了,它也没有冠心病。咦,那可奇怪了,吃的是一样的,兔子就动脉硬化,鸭子就不会,这是什么道理呢?道理很简单,兔子是兔子,鸭子是鸭子,基因不同,遗传不同啊!所以结果就不同。

    人也是一样的,张三一吃肥肉。鸡蛋就胖了,胆固醇高。动脉硬化。心肌梗死。可李四呢,天天吃肥肉,天天吃鸡蛋,天天吃猪肝,想吃什么吃什么,可是人家胆固醇不高,也没有动脉硬化。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张三属于兔子型的,李四属于鸭子型的。你要是兔子型就倒霉,你要是鸭子型呢,就运气,各位不服不行啊!

    你是倒霉的兔子型还是幸福的鸭子型。基因决定你一生的保健方式。

    心理承受力不同,后果天壤之别

    人生风风雨雨,每个人都会遇到生气着急不痛快的事。但是,张三一生气心跳快。血压高。脸红,甚至浑身哆嗦。李四一着急生气,心跳不快,血压不高,可是胃痛。胃穿孔。胃出血。王五生气着急得糖尿病了。第四个人遇到压力,得了精神分裂症。第五个人生气着急哈哈一笑就过去了,什么事也没有。这就是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

    “文化大革命",红卫兵每天一早第一件事就是揪斗“走资派"。我们医院一位党委书记是个女同志,前前后后被斗了一百多次,剃光头。 “坐喷气式",但是这个党委书记非常不简单,每天挨批斗以后照常回家吃饭。睡觉,一切如常,若无其事。我从心眼里佩服她,她不愧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过不几天,护士长又被揪出来了,她是上海人,是模范护士长,待患者如亲人,真是非常好。可是,听说她爸爸是历史反革命,因为护士长特别孝顺,每个月给她爸爸寄20块钱,结果被说成是阶级阵线没划清楚,要揪斗她。她是护士长,可她没经过战争的考验,没经风雨见世面,一听明天要把她揪出来批斗,可不得了,当时一恐惧,精神就崩溃了。与其明天这样受侮辱,还不如死了。怎么死呢?最好的办法是放血吧,用手术刀把两手的动脉都割断了,血流到一半,血压一低,动脉痉挛,血还出不来哩,想死还死不了。这可怎么办呢,天一亮红卫兵就要来了,情急之下咬牙从五楼跳下来,头颅着地,当时就死了,许多人在现场看到,惨不忍睹。

    那么问题就来了,怎么人家书记挨斗一百多次,若无其事,你护士长明天才被斗,今天精神就崩溃了。这就是人和人的心理耐受能力。精神。性格和意志及各方面都不一样。所以人和人千差万别,这就是内因不同。

    人和人表面看起来,高矮差不多,胖瘦差不多,长相差不多,其实人和人有天壤之别。

    把健康寄托于医生,大错特错

    我们现在有个大误区,什么误区呢?有病上医院,有病看大夫,把自己健康的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大错特错。

    医生有用吗?有用,可以帮助你,不过很有限,只占8%左右。美国一个心脏病专家说得好,一个患者,当你得病来找医生的时候,医生能给你的帮助很有限,而且任何医生的帮助都不能使患者恢复到得病以前的状态。因此好的医生是让人不得病的医生。

    如果60岁以前一身是病,糖尿病。冠心病。半身不遂。癌症,那你一辈子就会痛苦。最近美国有个研究,发现善于养生的人,基本上没有各种病,也没有什么致病因素,这个人老年以后花费的医药费用是不善于养生的人的1/4。1/3。所谓不善于养生,就是经常讲的亚健康啊!脂肪肝啊!高血脂啊这些。实际上一个人要想百岁健康,核心是60岁以前没有病。

    人们常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不怕挣得少,就怕走得早。"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健康是幸福第一法宝。

    健康不是医学问题,是人文问题,社会问题。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人这一辈子总免不了有生病的时候,当我们的身体出现不适感后,最先的发现者,不是医生,而是我们本人。谁也不可能像自己了解自己身体那样清楚。比如说,你吃到什么程度算八成饱。你喝了多少酒为适量。你每天要睡多长时间才感觉舒服。你运动量多大正好。这些,别人是无法替你把握的,唯有靠自己在长期的生活。养生中去体验,去总结,去调整,才能恰到好处。再比如,好多身体不适目前医学上还不能很好地解释清楚,特别是许多心理上的疾病,也只能靠自己来调整。

    当我们真正学会并懂得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健康,使身体这部机器总是处于正常。良好的运转状态之中,那么,你就是自己最好的医生了。

    虽然我们不能选择基因,但却能够选择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健康有四大决定因素:一是内因,即父母的遗传因素,占15%。二是外界环境因素,其中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共占17%,即内因外因共占32%。第三是医疗条件,占8%。第四是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占60%。

    因此,在我们能够控制的后两种条件中,个人生活方式的因素占68%中的60%,即约九成。美国社会福利局报告:采用医疗方法,花费数百亿至上千亿美元可以减少10%的过早死亡,而用养生预防方法,不用花多少钱,就可以减少70%的过早死亡。

    另外,科学养生和保健可以使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5%,脑卒中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33%,更能使健康寿命延长10岁,生活质量也会大大提高。新的研究表明:中年注意养生的人(指零危险因素),与不注意养生的人(有l一4项危险因素)相比,老年期65岁以上所花的医疗费仅为后者的1/2—1/3,同时住院次数也大大减少。在这样的一组数据对比中,那些总是称自己忙的人,还有理由不预防。不保健吗?

    虽然我们不能选择基因,但却能够选择健康。健康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在这里送给大家四句话:有病看西医,养生靠中医。要想寿而康,九成靠自己。